靠近一种诗意的存在
2016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芳(公务员)
  前段时间收拾书架,见到这本浅黄色封面的《吉檀迦利》,有失而复得的悲喜交加:历经七八次搬迁,许多书失散,而只有薄薄五十余页的她竟然一直都在;距上次搬迁不过三四年光景,我带着她却已遗忘了她的存在。是人到中年世事繁杂疲于应对的无意,还是我已远离了曾经单纯热烈的心境?
  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冬日周末的午后,我独自去逛沂蒙文化书店——因是师范类学校,每月会有四十余元生活补助,我总能挤出些钱买书。当我在整齐的书中间穿行时,无意中看到这本《吉檀迦利》——当时的我还不能完全了解泰戈尔意味着什么,但那浅黄色封面在冰冷的时刻里生出别样的温暖,况且翻译者是冰心。于是我买下了她,一元零五分钱。等书店的工作人员盖好紫红色的章,我拿起了这本薄得近乎于无的书:她真正属于我了!心里升起淡淡的喜悦。以往只要拿到书,不管是租的借的还是买的,都是翻开就读。可是不知为何,单单是拿着这本《吉檀迦利》,心里面就有难得的平静。我走出书店,沿着人行道慢慢踱回宿舍,直到夜晚降临洗漱完毕上床以后才开始读。然而,那时我真的读不太懂。现在翻读,依然看到彼时画的曲线、双横线及模糊的问号、简短的疑问词——这些诗,与我之前读过的诗太不同了,大大出乎我对诗的理解。“母亲,这是毫无好处的,如你的华美的约束,使人和大地健康的尘土隔断,把人进入日常生活的盛大集会的权利剥夺去了。”“尘世上那些爱我的人,用尽方法拉住我。你的爱就不是那样,你的爱比他们的伟大得多,你让我自由。”“夜去明来,时代像花开花落。你晓得怎样来等待。”……我惊讶地发现,一些日常场景寻常物件竟然可以用这种带有哲思味道的口语化文字来表现。然而毕竟阅世尚浅,只觉得这些诗读起来不如当时的流行诗朗朗上口,于是一读之后便束之高阁了。后来更多地了解了泰翁,更主要是自己沐浴于岁月之河,狂悲狂喜过后,生活回归平静。于是重新开始品读诗词,于是又一次遇到了《吉檀迦利》——我把这当作冥冥之中的指引。
  这次相遇后我把她放在枕边。不再刻意去背诵,睡前读几句,微笑着颔首,有“确是如此”的欢喜。诗即生活,生活如诗,不由想到许久许久之前的唐朝,应该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吧,入目即诗,出口亦诗,诗意地生存,诗意地栖居。而我,“在那里无昼无夜,无形无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