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即将走进千家万户
陈西广、吴皓:创新研发,要赶上人工智能的“风口”
2016年05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西广和他的机器人“小白”。
     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日本专家预测,到2030年每个家庭将至少有3台服务型机器人。
  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也明确提出,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是中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之一。也许是基于对机器人产业领域前景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家用机器人领域的渴望,从事服务机器人研发的陈西广和吴皓,正在机器人的创新研发道路上越走越近,他们想要赶上人工智能的那个“风口”。
  文/片 本报记者 修从涛     通讯员 韩硕     
老年市场将是机器人
走进家庭的一个入口

  30岁出头的陈西广笑称,自己将是赶上人工智能“风口”的幸运儿。可当被问到“人工智能的风口何时到来”时,他总是会笑着说不远了。
  喜好科幻电影的陈西广对人工智能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山东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他选择了一家从事电力机器人产品研发的公司工作。2014年他和他的技术搭档们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创业团队,在获得济南高新区2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后开启了创业生涯,成立了一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公司生产出了的第一台机器人产品“小白”,已经成为一款明星机器人,被看作是未来家庭服务机器人的雏形。
  机器人“小白”的脑袋是一个可以显示表情和信息交互的大屏幕,可手机实现远程控制,里面安装上表情包等模块,高兴了还会微笑。在陈西广的指令下,“小白”给记者现场演示了自动导航和避障。只见“小白”通过激光传感器对现场环境进行扫描后,建立了一个三维图,然后根据自己的建图自行导航行走,遇到障碍物可自行规避。
  陈西广看好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在他看来,现在的机器人已经拥有了足够的专业知识,达到了7-8岁孩子的理解能力,目前的机器人完全可以充当老人的陪护或担任前台接待指引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市场将是机器人走进家庭的一个入口。”陈西广说。
  继“互联网+”之后,陈西广认为人工智能或许会成为下一个“风口”,而家用机器人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开发平台,陪护、导购、娱乐、教育、保洁等各种应用场景将备受瞩目。
  另外,他认为家庭机器人会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将是人和家庭连接的最佳方式。当真如此的话,家庭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放大,机器人走入家庭的“奇点”也越来越近。
要想抢得先机
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

  想要赶上人工智能风口的还有吴皓。每当看《人工智能》《机械公敌》这类的科幻大片时,吴皓总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什么时候也能研发出同样水平的机器人呢?”
  吴皓是个有着机器人情结的山大女博士。在她诸多参与的科研项目中,“模仿人的环境认知”“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复杂系统和控制中的应用”“智能空间中人的行为理解”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关键词中都与机器人研发有关。
  实际上早在2006年吴皓就参与了国家的两个“863”项目,均是为了研发服务型机器人。而她能够有创业的底气和勇气,也正是因为有着国家“863”项目的核心团队和技术背景。她希望结合国家的“863”项目,将服务型机器人尽快产品化。
  实际上,说到机器人,在制造业工厂里已经不陌生。一些自动化比较强的企业生产线上,巨大的机械臂就是典型的工业机器人。但在吴皓看来,反倒是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这也正是抢得先机的好时机。
  但要抢得这个先机也并不容易。在吴皓印象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就已经研发出一款陪小孩玩的智能机器狗,技术成熟度已经十分先进,“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日本也没能让服务型机器人广泛推广开来,所以看来还是有一些技术难题。”
  但是如果避开一些高尖端的技术难题,简单的服务型机器人技术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吴皓举例,类似博物馆等这类环境不大容易改变的场所,可以由机器人做场馆展品的介绍;再比如家庭管家机器人可以负责每天把家里的环境恢复原貌。
  但在未来,吴皓瞄准的是自主研发全自主导航机器人,这类服务型机器人不需要人的干涉,也不需要特定的环境。在她看来,如果只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是抢不到先机的。
机器人造价高
推广有难度

  在吴皓公司的机器人研发工作室里,一台身着衣服的人形迎宾机器人模型十分抢眼,它可以在景区或酒店大厅接待宾客,而稍加改变,它就可以成为孔子机器人,可以在孔庙里讲论语。
  在工作室里还有一台头戴护士帽的机器人,它手端药品盘子,胸前的大屏幕上可以显示各种采集的数据。吴皓介绍,这个护士造型的服务型机器人就是国家“863”项目技术的产品,它不仅可以在医院走廊和病房里自主行走,还可以根据护士发出的命令,巡视病房或指定的病床采集数据,看一看输液瓶、病人状态,以及监视仪器和尿袋,所有这些信息可以拍照远程传回护士站保存,取代护士高强度的巡床,只需在护士站对采集数据进行查验即可。
  尽管服务型机器人技术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机器人产品的市场推广比较难。“一方面要考虑人们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机器人的造价比较高。”吴皓坦言,这也是目前比较棘手的问题。然而每当看《人工智能》《机械公敌》这类的科幻大片时,吴皓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
  吴皓仍记得,201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保健综合楼落成时,一台唱得了歌、打得了太极,还能导医的多功能智能机器人导医员在门诊大厅亮相,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她看好服务型机器人未来的广阔前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