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念情怀,年轻人却没感觉
端午传统文化内涵越来越淡,对年轻人来说“不管啥节放假就行”
2016年06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位老人在准备艾草。
     五月初五过端午。在年轻人看来,“不管什么节,只要放假就行”。当老一辈的人还陶醉在包粽子、挂艾草、除五毒的情怀里时,年轻人更注重吃喝玩乐走天下。端午节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年轻人中渐行渐远。面对长辈们“不尊重传统”的指责,年轻人摆出无辜样:端午节,想说爱你不容易。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郭立伟   
家庭素描一:
祖孙三代聚一堂

  任女士今年45岁,父母年过七旬,女儿19岁。“每年端午节都要回父母家一起过,加上弟弟一家三口,一大家人蒸一高压锅粽子。”提前好几天,任女士就要为节日做准备,把糯米淘干净,提前泡好,放到冰箱里,买好红枣和五色豆,还要买艾草和粽叶。“二十来岁年轻的时候,还会扯一些五色线,自己编一编戴到手腕上,现在也不编了。”
  “端午节这一天,要洗艾水澡,用艾草煮鸡蛋吃。一定要记得吃单不吃双,你可以吃一个,吃三个,但不能吃两个。”8日一早,任女士的母亲就叮嘱她,下班要去附近的菜市场买点艾草回家,“端午一早就把艾草挂到门口,辟邪。”虽然母亲年龄大了,但端午还是亲自动手包粽子,女儿、侄子也会下手跟着掺和,打打闹闹,一家人其乐融融。 
家庭素描二:
不吃粽子
总觉得不是个事

  林先生和妻子今年新婚,虽然老家在济南,但工作在北京,端午节也不打算回家。“父母提前好几天打电话问回不回去,五一刚回过了,端午想在北京休整一下。”尽管不回家,父母还是寄来了粽子。“父母觉得端午节吃不上粽子不是个事儿,虽然都是超市里买的。”
  在林先生看来,端午节的味道永远停留在了记忆中,“小时候,每年端午都跟在姥姥屁股后面围着锅台转,眼巴巴瞅着粽子出锅,香甜糯软的味道永远忘不了。现在,跟别的节日没什么区别。”
家庭素描三:
“520”对95后
更有吸引力

  小秦是山东大学的学生,今年读大二,端午节准备和同学去青岛旅游。“好不容易放假只想往外跑。”小秦对于端午的直观印象就是“屈原投江”和“吃粽子”,“小时候感觉只有端午才能吃上粽子,现在什么时候也能吃,甚至端午节那天反而不吃了。”所以对小秦来说,端午节和别的节日一样,除了吃喝玩乐,不知道怎么去纪念。
  “下个礼拜是父亲节,我已经提前在网上给父亲看好了一款腰带。”在小秦和同学眼中,每年的情人节、圣诞节才是他们的狂欢,父亲节、母亲节堪比春节与中秋。谈起刚刚过去的“520”,小秦有点兴致勃勃,“我们很多同学都收到了表白,节日的气氛很浓,也很浪漫。”

端午节应互祝安康,不少人不知道
  从民俗意义上说,端午五月初五是“毒日”,历史上的这一天,伍子胥投钱塘江,屈原投汨罗江,所以端午节是个悲壮的日子,像清明节一样,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以前同学之间互发微信祝贺端午节快乐,这几年才知道端午和清明节一样,不能祝人家快乐。”小秦说。不过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祝福端午快乐未尝不可。
  不过端午节,小秦有点理直气壮,“端午节和清明节都太严肃了,清明节上坟,端午节祭祀屈原,总觉得距离我们太远了。”小秦说,“现在年轻人更注重娱乐性”。
  在45岁的任女士的记忆中,以前住在四合院的时候,每年端午,家家户户用艾草煮鸡蛋。煮完后天还没亮,大人就使唤小孩挨家挨户给邻居送鸡蛋。虽然任女士自己也清楚这是传统的东西不能丢,但她也感觉到,过去的年代跟现在的相去甚远,她也无法说服女儿将来像她一样过端午。
  “现在吃鸡蛋、洗艾水澡的习俗,都是老一辈人一句一句流传下来的,我们小时候,听老人讲这些就像听故事一样,现在手机、电脑这么普及,娱乐方式比我们之前丰富多了。”久而久之,这些老一辈人的故事,年轻人渐渐不愿意听了,老年人也不愿意讲了。
  对此,济南民俗艺术馆馆长刘学斌介绍,随着90后、00后的成长,像端午这种传统文化逐渐淡化了。如果探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改革开放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像韩国、新加坡、日本都是汉文化传承之地,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却比我们多。所以还是要进行教育改革,将国学传统文化等根深蒂固于民族血液中。”
  这一点小秦表示感同身受。
本报见习记者 郭立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