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2016年06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关注社会,关注个体成长,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
  通观今年的试卷,试题材料的选择既关注到了徽式建筑的人文之美,也关注到了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既关注了身残志坚的青年走出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也关注到学生火灾时的自救、成长中的痼疾;既关注了当下的暴雨灾害及政府的救灾行动,也关注到了与国家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计划、工匠精神及国产大飞机等;既有个体战胜孤独与风雪的旷达,也有倡导节俭之风民本思想、弘扬传统文化、志愿者行动等宏大主题。尤其是作文题,让考生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思考自己为未来之路准备了什么,该准备些什么,未来该如何对待自己已做好的准备等等。总之,今年试卷中的各种材料、各种主题,让考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启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去面对未来将会遇到的种种美与丑、光明与坎坷,因此,试题材料关注了社会和个体,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
二、突出能力立意,体现了科学、准确、公平的原则
  今年的试卷形式、结构、题型及分值分布等,均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题型科学,设题角度和设问方式恰当,选项设置精确,题干指向明确,要求具体,表述规范,分值合理。参考答案紧扣题干要求,逻辑严密,表述准确,不仅考虑到试卷整体的能力层级分布,而且充分考虑到了考生的思维量和书写量,赋分得当。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精神贯彻在所有试题的选材、设题之中。试卷选用的情境材料,为设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为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了充分的铺垫。试题设置,紧扣考纲的能力要求,突出能力立意,实现了对考生相应能力的科学考查。

三、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探究能力
  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明确的阐释,其中“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探究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试大纲中也特别突出了对这几种能力的考查要求。今年的试卷,承续了往年的优点,凸显语文学科特点,注重考查了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探究能力。第五题中的第16题,给出一段文字,空出其中两句,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写,以此考查考生的逻辑连贯能力;第17题在一定的限定内要求考生写几句包含两种修辞手法的话语;第18题给出一则通知的正文,其中包含不简明、不得体的四处词语,要求考生找出。这几道试题,既能考查考生的语言连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也考查了考生的修辞应用能力和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这些试题考点切合实际,实践性强,突出了对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说文与小说两部分。论说文选取的是古代文学研究家陈伯海的《唐人古体》一文。文章主要论述对象是唐人古体诗,论题集中,论证条理明晰,语言干净,逻辑性强。选文中的多数内容是中学阶段接触过的,并非什么“高大上”的知识及观点之类,而是对考生所掌握知识及教材内容的有限延伸与补充,是立足于“跳一跳够得着”这一原则上的对能力的有效提升。文学性文本节选自裘山山中篇小说《琴声何来》,主人公付出大爱的同时也获得了异性的仰慕与喜爱,“大爱”促进“小爱”,“小爱”渗透了“大爱”,如此,作品既塑造了人物形象,又有力彰显了“人间有爱”的主题。在试题的设置上,突出考查阅读理解鉴赏能力与审美探究能力。四道题考查了对文本结构的把握、对精彩语句表现力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欣赏和对作品表现出价值的判断和对审美取向的评价,也考查考生探讨某些问题、有发现与创新的能力。

四、注重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卷历来重视考生文化素养的考查,而注重传统文化是山东卷的特色。随着国家优秀传统文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对中学各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山东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愈加鲜明。第五大题第18小题创设的“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的材料中,“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的直接表述,鲜明呈现了山东卷的传统文化主题,而且第一大题第1小题对于明清民居浓郁徽派建筑风格的细腻描写,让人在试卷一开头就感觉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第5小题取材于央视《大国工匠》节目关于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呈现。第二大题取材于唐诗研究著名专家陈伯海的《唐诗学引论》关于唐诗古体的论述,不仅介绍了古体诗的概念,而且梳理了古体诗从汉魏至唐代的发展演变,阐释了唐代五古与七古在节奏与韵致方面的区别,使考生在中学学习了汉乐府和李白、白居易古体作品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了解古体诗,加深了对古体诗这一宝贵文学遗产的理性认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晏子春秋》节选部分,其内容是晏子劝说齐景公施行仁政、善待百姓的材料。关于诚于爱民、果于行善、效法圣王制度、提倡节俭风尚、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的治国主张,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阐释,这些政治主张和思想传统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发扬光大。

五、稳中有变,在选材和命题思路等方面有突破
  多年来,山东卷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色,稳重,大气,厚重。每年,山东卷也会有一些变化,一些突破,使之不失灵动。今年的试卷,同样如此。
  试题设计既突破了往年以“整合筛选信息”为主的形式,又有新的提升。 
  如第8题B和C选项的设计,不是单一的对文章信息的理解与整合,而是针对论述文的文体特点,从论证方法上考查考生对作者思路的理解与分析。考生要想很好地作答就不能仅仅立足于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更要理清文本的语段甚至整体的脉络,完成“由局部而整体,由整体而局部”的阅读理解过程,考查的是“真理解,真分析”的功力。
  古代诗歌鉴赏,山东卷今年首次选取了元曲。元曲就一般情况而言,“白”“俗”是其特点,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表现在意蕴上。作为考题,意蕴过于显豁,构不成考点,不能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试卷选取的是孙周卿的《水仙子·舟中》一曲。本曲是一首完全雅化了的类似于诗词的曲子。情感变化丰富,语言上多使用技巧,立意另辟蹊径,内容健康昂扬,富有感染力。阅读不难,考点不少,是不错的选篇。
  作文题切合考生实际,新颖、有内涵、有空间、有深度、有区分度。考生们完成了十二年的基础教育,正要整装远行,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材料能让真正有写作水平的考生很快产生表达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激发的热情决定其作文是有感而发的真文,可以充分发挥考生的写作水平。试题命意有着深邃广阔的哲理,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人成长,这个命题无不可覆盖,也适合考生写作不同文体的作文,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作文材料。

  2016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符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的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原则,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体现了我省的教育教学实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