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拖狗,虐狗更虐人心
2016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与动物相处时,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无论原因如何,在旁观者眼里,开车拖狗还弄得鲜血淋漓,分明就是一条生命被虐杀的过程。拖狗的行为发生在马路上,这就成了一起公共事件,要受到公序良俗的约束,对自家的狗也不是想虐就虐的。
  因开车拖狗,威海一男子受到了来自线上线下的“围攻”,除网络上的口诛笔伐之外,他的住处一时间也聚集了很多前来抗议的人。“围攻”的形式未必可取,个别极端行为还可能触碰法律红线,但从中不难看出,公众对开车拖狗的行为充满了愤怒。虐狗者纵有千般理由,但只要在公共场所行事,就必须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即便法律上没有明文约束,道德上也要有足够的自律。
  不妨回想一下那个场景,行驶的车辆上拴着绳子,绳子另一端圈住宠物狗的脖子,狗的肢体和路面摩擦,已鲜血淋漓。绝大多数人看到此景,想必都会由衷地生出不忍之心,连网上看到视频的人都直言“看不下去”,就更别说现实中与这辆车擦肩而过的人了。从当众虐待动物,到引发观众反感,再到施虐者遭受围攻,威海开车拖狗一事的发展过程,与以往那些虐待动物引发的纷争没有什么区别,其核心就在于施虐者的行为突破了人们能够忍受的底线。
  表面上是虐狗,实际上是虐心,人与动物相处时,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对于开车拖狗一事,据称当事人作出了解释,说是被拖曳的狗是疯狗,咬了好几个人,换言之,狗被拖曳致死,是无奈也是罪有应得。显然站在狗主人的角度,对这条惹是生非的病狗,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无论原因如何,在旁观者眼里,开车拖狗还弄得鲜血淋漓,分明就是一条生命被虐杀的过程。拖狗的行为发生在马路上,这就成了一起公共事件,要受到公序良俗的约束,对自家的狗也不是想虐就虐的。
  这就引申到了人与动物相处时必须遵守的原则,那就是不能对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合法权益造成侵扰,各地之所以对养狗等行为出台了地方法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饲养宠物,看似是很私人的事,实际上却经常进入人与人交往的范畴,遛狗时拴不拴绳子、宠物大小便如何处理,等等,都有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换句话说,这也体现了利益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既然狗主人从宠物的陪伴中得到了精神慰藉,那就必须承担规范自己行为的责任。回到虐狗一事,道理也是一样的,处置自家的宠物,也要照顾旁观者的感受,影视作品里的残忍画面都要做些处理,更何况是活生生的“现场直播”。 
  尤其要考虑到现实情况,动物等同于畜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伦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虐待动物的行为越来越难以接受,在很多人的心里,对待动物的行为直接反映出对待生命的态度。在现实语境之下,斗鸡、斗犬等传承千百年的娱乐形式,从群众喜闻乐见变成了舆论争议的焦点;动物表演也不能只顾追求取悦于人的目标,而是要在驯化过程中保证最基本的动物福利。从国际上看,善待动物已成为各国立法的大势所趋,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出台专门法的形式明确反对虐待动物。
  由此看来,开车拖狗的男子受到“围攻”,也反映了立法滞后造成的困境:虐狗行为伤害了很多人的情感,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加以惩罚约束,只能靠部分人自发的“围攻”,以“私刑”的形式来补偿正义的缺失。当然,“私刑”能够平息怒火,却换不来正义,对施虐者的“人肉”与“围攻”,就造成了更大范围的混乱。要从源头上避免类似事件发生,还是得尽快补上动物福利立法这一课,法律的完善要适应公众伦理水平的提升。有了法律的约束,无论是为了泄私愤还是博眼球,意图虐待动物者都要先考虑一下所面临的法律后果,如此一来,就从源头上保护了动物,更保护了爱护动物的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