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研究的人向来不怕质疑
2016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震惊全球学术界的新基因编辑技术,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从他的论文发布直到现在,全球仍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已有多国科学家要求发布论文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介入调查,并公开韩春雨实验中的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
  一项新技术诞生,同行对其可行性进行重复实验,并根据实验效果进行质疑,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这样的质疑在科学研究中,屡见不鲜,有的质疑推进了技术的完善、进步,而有的质疑,则发现了研究者学术造假、伪造数据。前者推进科学研究进步,后者则净化学术研究的环境,都对学术研究有利无弊。
  面对质疑,韩春雨把质粒信息上传到一家全球科学家质粒共享的非营利组织,“对自己实验的重复性还是很有胆气的”,而之前,他还针对方舟子的质疑文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回应。这是积极回应质疑的态度。而其所在学校的态度,就不可取了,据韩春雨说,“学校告诉我不要做任何回应。”这就是偏离学术原则的做法,这也是我国高校近年来面对学术争议、质疑一贯的做法,即对争议、质疑,采取不闻不理的态度。还有的则对争议和质疑,采取搅浑水的做法,推出“阴谋论”、“动机论”和“利益论”。
  眼下,抛开“动机”、“利益”这些与学术本身毫无关系的东西,以学术原则和学术标准,来看待针对新技术的质疑,以及用科学精神回应质疑、处理争议,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是,对于真正的科学创新、重大发明,质疑声不可能掩盖创新、发明的光辉;而对伪创新、伪发明和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也有自净与纠错机制。毕竟,在现在高度开放的学术界,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摘自《南方都市报》,作者熊丙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