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贵族化娱乐化,共青团先变脸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发布,拉开群团系统改革大幕
2016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3月,29岁的上海姑娘史逸婵出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
  山东小伙马庆坤因为其精湛的业务水平和奉献精神,当选共青团天津市委常委。
     2日晚的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从去年7月中央首次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其实《方案》率先出炉,意味着群团改革经过顶层规划设计、地方试点等工作,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而今后,工青妇等群团系统的大变脸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高寒 整理  

从工青妇到文作残
群团的地位可不低

  《方案》从四大方面、十二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第一,改进团中央领导机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第二,改革团中央机关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第三,改革创新团的工作、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第四,加大党委和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方案》指出,共青团要走在群团改革前列。有分析认为,共青团率先改革,标志着党中央对群团组织整体改革的启动。群团组织是“群众性团体组织”的简称,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等。其中以工青妇三家分量最重。
  在不少人眼里,群团组织有点“打酱油”的意思,其实它们的规格可不低。目前分管群团工作的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等4个团体的负责人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兼任。
  负责人级别最高的为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是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也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均是全国政协副主席。
  共青团中央自设立书记处第一书记职位以来,更是走出胡锦涛、李克强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周强、胡春华、陆昊等也在此岗位有过历练。
  有媒体援引内部人士观点称,工青妇三个团体起初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参加革命,所以地位也有别于一般团体。
  至于他们的重要性,习近平也曾作出过肯定的回答。去年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和一大优势。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
去“四化”接地气
打通“最后一公里”

  但现在,不少群团的重要性却没有被人们充分认知。其原因就是工青妇这样的群团离人们的距离有点远,存在感不是那么强。有网友也戏称,一年到头好像只有妇女节才能看到妇联露脸,残联只有助残日时才会现身,而工会只有过年发福利才会被职工们提起。这种说法虽然过于偏激,但也多少印证了工青妇系统当下的尴尬。
  工青妇系统的病根在哪里?四个字——脱离群众。今年2月,中央巡视组向团中央反馈了巡视意见,指出了团中央书记处的一些问题,最扎眼的是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今年6月,巡视组向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党组反馈巡视意见时,也指出两单位解决“四化”问题效果不太明显。
  中央党校副教授郑琦认为,现阶段群团组织面临发展困境,有地位逐渐降低、职能逐渐萎缩的倾向,也没有得到所联系群众的有效认可。
  《瞭望东方周刊》发文称,群团的职能应该从发动群众转变为联系与服务群众。西方国家政府治理之外的空白和盲区,由大量非政府组织(NGO)填充。在中国,转型后的群团组织就应扮演类似角色。不同的是,它们并不是“自治”状态,而是党的外围群团组织。但现实却是这些群团效用不高,与西方NGO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正是因为群团组织有特殊作用,现实中又脱离工人、青年和妇女群体,无法打通党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所以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试点已烧三把火
80后姑娘当上副书记

  去年7月,中央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七常委全都出席,习近平做重要讲话,可见中央对群团工作和改革的重视。怎么改?就是要去除“四化”现象和脱离群众倾向。
  随后的2015年底,经中央深改小组审议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和上海、重庆群团改革试点方案。今年4月19日,共青团中央召开机关改革动员会,部署落实改革工作。 
  改革的第一把火烧在了共青团内的教育系统,今年4月,有消息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将逐步停办本科,保留研究生教学。有分析称这标志着中青院将不再专注于普通高等教育,而是要转向中央党校的模式,重建中央团校,培养和轮训全国团干。上海、重庆也已明确剥离团校的学历教育功能,以便于团校专注于培训团干这一“主业”。
  第二把火烧在了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上。今年5月,重庆24名团支部书记因为被团员青年评为“不满意”,而被罢免“下课”。上海则明确提出改进群团领导班子结构,实行专职、兼职、挂职相结合。即使一个同志的工作在生产一线、街道社区,都有可能被吸引到团委员会和常委会。
  今年3月,29岁的上海姑娘史逸婵出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还曾一度引起了争议。但事后证明,这恰恰是上海共青团改革的成果之一。史逸婵不仅没有行政级别和工资,甚至只是一个兼职。
  无独有偶,同样是今年3月,在天津打工的山东小伙马庆坤成为共青团天津市委常委。马庆坤得以当选,完全是因为其出色的业务能力——修表。当选后,他也表示要将外来务工者这个青年群体的声音传递上去。
  第三把火是如何紧密联系群众。团中央指出,团干部要做到8+4(1年8个月在机关,4个月在基层)、4+1(1周4天在机关,1天做调研)、1+100(每人联系100位青年了解心声)。
  而此次随着总体改革方案出炉,共青团系统改革将会更加深入。专家推断,妇联和工会的改革方案也将陆续公布。一旦各个群团的改革开始推动,将来工会、妇联或许会更多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