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晚年拿起笔
2016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庞洪锋
  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是俺的老娘心中的一座山。晚年的老娘,拿起了笔,作起文来。对社会有益的事,多做。这话,娘老说,老说。
  1935年12月30日,娘生在一个农民家,村子叫临清县康盛庄乡兴安集村。娘打小去她的姥娘家住,村子叫侯寨子。这是个闻名鲁西北的抗日堡垒村,曾让汉奸日寇闻风丧胆。她的舅舅们闹起革命来,不怕牺牲,不怕掉脑袋。这样的氛围,让娘比同龄人成熟了些。小小年纪,做大人的事,送信递情报,让去就去,从不误事。她的舅舅们都疼爱这个叫平的外甥女。二舅更是,二舅叫梁冠瑞,一个对革命掏心掏肺的游击队长。后来,二舅供娘去念书学文化。那个时候,当爹娘的极少让闺女上学堂。二舅供娘念到高小,识字的娘后来考成了公家的人。娘为公家做事是和数字打交道。退休后,娘很关注公家的事。
  娘第一篇文字写于2013年10月12日。三页信纸,让晋捎给俺。晋是俺的外甥。和俺在同一个城市做事。晋说他姥娘写的是对过去的回忆。
  俺当时没立马细看。心想:这可不是个轻省活儿。码字作文难老鼻子了。娘只有高小文化,都快80岁了,而且平时又很少动笔,尤其写的又是70多年前的事,多不容易啊!能写成句就不错了。俺心里嘀咕着。该干吗干吗去了。
  过了好几天,当俺有一搭无一搭地浏览娘写的文字时,汗颜自责的情绪袭上心头,除了惭愧得无地自容外,还有惊喜和佩服。娘写的文字竟然那么通顺,思维非常有条理,一气呵成,读来舒服极了。那文字,字里行间既有对她的二舅梁冠瑞的敬佩和怀念,也有对残暴凶恶的鬼子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的愤恨和谴责。俺意识到,娘是蘸着感情写的。
  为了完成娘她老人家的心愿,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那些事,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它,保护它,俺虔诚地为娘梳理着那文字,特认真。
  其实,也只是删改了一个句子(就是这个句子后来也遭到她老人家的抗议),再就是加了个题目。2014年6月17日,这篇文字以《那年闹鬼子》为题在晚报发表。连身边的年轻人都说有感触。
  娘几次说,不写了,写一次哭一次。俺听了,心疼。俺没劝娘写,也没劝娘不写。俺想,娘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只要娘觉得有兴趣。
  娘陆陆续续地写了。2013年12月6日《四舅负伤》、2014年2月20日《父亲的生意》、2014年3月29日《地下党员老梁》、2014年5月16日《四八年三月初八》。题目是俺加的。
  娘晚年,用笔对这个社会做了件有益的事。2014年9月26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协发的证书中的张秀兰,是俺娘亲。
  俺对娘,高山仰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