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7年,“心大”是他的法宝
2016年09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玉海一直是妻子(右)的顶梁柱。
     见到王玉海时,很难把他和“癌症患者”联系起来。红光满面,体格魁梧,一抬胳膊就显出结实的肌肉。可就在7年以前,他被确诊为肺癌中晚期。了解了他独立抗癌的经历后,记者觉得他“如同一位跟癌症作战的大侠”,对这个评价,王玉海的妻子也点头赞同。
  本报记者 孔雨童                    
 ●天命之年与肺癌正面相遇
  王玉海是济南长清人,在长清区供销社干了一辈子,也经历了国家经济改革的众多关键节点。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刚一提倡承包,他就带领十几人干起来。后来他还走南闯北贩蔬菜,开饭店,大风大浪经历了不少。但他没想到,自己会在知天命的那一年遇上人生的大“坎儿”。
  “2010年,正好50岁。”王玉海说,那一年春节,咳嗽了很久的他去省中医看病,医生建议他做CT,还问他做过没有。听到这个生僻的检查,他就预感到不好。结果出来果真如此:肺癌中晚期,肿瘤已经长到6.9厘米,由于位置在一个大血管附近,无法手术。
  “当时我心想能治就治,不能治就算了。”王玉海住进省肿瘤医院,医生给他开了每天放疗加化疗的方案,因为效果不明显,后来又加到每天2次放疗、一次化疗。没想到,这次很快有了效果,肿瘤不断缩小了。半年以后,他终于走出医院。
  “我那时候也挺迷糊的,一直以为长在右边,直到出院才知道原来在左边。”
 ●不用家人陪,自己去医院治疗
  王玉海说,他事后回想为何自己放化疗治疗效果这么好,可能跟“心大”很有关系。
  一直以来,在肿瘤医院住院的患者,一般身边都要至少有1-2人的陪护。但王玉海自入院的第一天起,就坚决不让妻子女儿出现在那里。因为家里的驴肉馆刚开业,那时的王玉海甚至每天要早早起来,先去菜市场帮店里进好货,然后骑着自行车或坐公交去省肿瘤医院放化疗。下午治疗结束,他再自己回家。
  放化疗期间,王玉海的身体反应一度很大,但他从来没改变过每天的日程。“俺闺女就来过一次,还是我给她准备的饭,以后就不叫她来了。”“我跟俺姑娘说,你爸得了病,但这个顶梁柱塌不下来。”
  王玉海不是没想过不好的结果,但他说,他在供销社工作的最后几年在工会,常常帮助一些家庭送走老人,对生死也就看淡了。但这一点反而救了他,在医院里,别人常常因为化疗和心情吃不下饭,但他食欲依旧好,就连白细胞也没因为治疗降低过多少。
 ●食管粘连竟然让他给跳开了
  2016年,距离王玉海患病已经过去了7年了。这位抗癌“大侠”不仅年年查体指标全正常,增重了近30斤,还练出了肌肉。
  如今的王玉海,还是管理着家里的饭馆,操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每天早上,他起床后会先后给女儿、妻子做饭,还负责接送上幼儿园的小外孙女。
  除了这些,老王也一直没有停下锻炼。跑步、哑铃……家附近的操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老王的身影。
  “因为放疗造成食管粘连,有一段时间他连喝水都咽不下去,5天水米未进。”王玉海的妻子说,那时手术不好解决,但有一天王玉海因为实在憋闷就在家中不停地跳,几十下之后粘连竟然被他跳开了。
  “他的确像个大侠。”说起丈夫,妻子充满了爱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