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扶贫报道之三:贾庄篇
光伏发电,照亮村庄脱贫道路
预计2016年71%脱贫,2017年完成全部脱贫任务
2016年09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光伏项目
  公示出来的帮扶表
     贾庄镇位于商河县城西6公里处,面积109.1平方公里,辖91个行政村,人口5.5万,耕地9万亩。目前全镇贫困户1075户、2703人。在脱贫方面,该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以扶贫开发项目和“双联双促”活动为抓手,突出“务工就业、自主创业、资产收益”脱贫,统筹“基础设施普惠、社会保障兜底、专项政策扶持”脱贫,最大限度聚发攻坚合力、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完成全镇2016年71%脱贫、2017年全部脱贫任务目标。 

  文/片 本报记者 邢敏 
通讯员 李杰       

光伏发电,
贫困户在家也能赚钱

  光伏发电,这个在农村人看来十分新鲜的事情,如今已经落户贾庄镇小孙家。近日,140户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中,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电池组在贫困户的屋顶上整齐地摆放着。  
  “这里原来是一个深坑,是一块废地,现在这块废地变成了聚宝盆。我们这个穷大队也将变成富大队。”小孙家的一位贫困户向齐鲁晚报记者说,现在在村里安上了这个光伏发电,村民在家什么也不用干就能获得收益。 
  齐鲁晚报记者了解到,光伏发电产业非常适合小孙家村实际,根据农村房屋特点,没有高楼大厦对电池板的遮挡,门槛低、风险小、收入稳定。“光伏发电项目完全符合精准扶贫要求,光伏扶贫工程又是产业扶贫和生态效益的一个很好的对接,对促进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而且长久受益。”贾庄镇扶贫办郑主任介绍说。如今我们也能自己发电,还能卖电给国家,增加收入,光伏发电回报率高,也无需劳力投入,操作很简单,一次性投资,可长期受益,实实在在地照亮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道路。 
  “目前,小孙家村集体和贫困户光伏电站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中,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和支架安装工作,近期将完成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材等安装,届时将可正常并网发电。”郑主任介绍说,按年平均日照1803小时计算,一个3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4000度,每年贫困户户均收益为1000元。 
  此外,齐鲁晚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对小孙家的贫困户正在进行光伏脱贫,全镇已经建成产业扶贫项目8个,其中后垤道村蔬菜基地项目,建成1个高温大棚、9个高标准大拱棚,年底将利润30%的收益直接兑现到贫困户,预计48户贫困户的146名群众可实现脱贫;郭庵村服装车间项目,新建1000余平方米车间,引进服装加工企业——金佰依公司,今年实现集体收入3.6万元;台子刘村新建600余平方米厂房已经完工;聂家村新上10千伏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同时,完成了后垤道村的经济林种植、边张村的永莲蜜桃种植,城西燕家和白佛院的花卉苗木种植脱贫项目。 
土地流转,
让贫困户成为上班族

  G2京沪高速和国道340线在商河境内交会,在交会处设有商河高速出口,途经该地的人们一定会被这里的秀丽景色吸引。这里高速东侧是200余亩的薰衣草,西侧是120余亩的葡萄采摘园,观花采摘相得益彰。走进葡萄采摘园,葡萄像串串珍珠玛瑙般挂在架上,微风拂过,香气宜人,令人赏心悦目。工作人员正忙碌着对长势喜人的葡萄进行修剪管理、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其中一人格外勤快,他是商河县贾庄镇孟东村的孟凡岭。 
  孟凡岭是孟东村的贫困户,患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老伴儿潘延玲肢体患病,需长期服药。说起他为什么到这里打工,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去年,村里引进了济南乡情缘生态观光园,我家的三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园区,园区对贫困户的租金每亩高于一般农户500元,我估计着,每年能收入4500元,我老两口在企业打工干些轻体力工作,收入还是不错的”。 
  谈起脱贫攻坚,正在园区了解村民打工情况的孟东村党支部书记孟庆恩说道,“我们村132户、580人,由于种种原因在群众增收上没有跟上全镇的发展,贫困户54户192人,我两年前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一直在头痛这个问题。这时全市扶贫工作启动了。”孟庆恩介绍,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贾庄镇在全力落实上级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扶贫新模式,全镇创新实施“两帮两增”精准扶贫行动。行动中,全镇重点企业、中层以上干部“一对一”帮扶脱贫,帮助贫困村谋划脱贫方案,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这样,济南乡情缘生态园与孟东村成了扶贫结对单位。 
  此外,园区经理王德军主动提出承包该村土地扩建生态旅游项目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尤其是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此举获得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对已经流转给园区土地的贫困户,他主动提出提高土地租金,对还有意向租给园区土地的贫困户,条件成熟马上签约,另外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园区打工,针对贫困户农民的身体情况,宜重则重、宜轻则轻,优先吸纳入企务工。“现在这片葡萄园共有200亩,有很多贫困户前来咨询签约事宜,这可是‘致富的好门路’啊!”贫困户孟祥贵笑着说。截至目前,共流转37户贫困户土地171亩,有41户、32名贫困人口到园区打工。
  同时,对部分流转土地和入企务工心存顾虑的贫困群众,王德军也没有丝毫的怠慢。以王德军多年经商经验分析,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持续偏低,旱情持续加重,并且孟东村的耕地土质盐碱,地势低洼易涝,农民自己种地的风险大。王德军还想采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捆绑开发的模式,即孟东村成立合作社种植100亩葡萄,由生态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专业技术指导,保障成活率不低于96%,并负责回收合格葡萄,贫困户也可以以土地入股,提取20%的销售分红,进入合作社务工报酬再计。 
精准扶贫,
创新推行“两帮两增”

  针对扶贫工作,贾庄镇创新推行了“两帮两增”工作计划。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镇扶贫办;创新推行“两帮两增”精准扶贫行动,在镇重点企业、中层以上干部中开展“一对一”帮扶脱贫行动;把扶贫开发与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结合好,与联村单位、“第一书记”帮扶脱贫的职责结合好,聚发各方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同时,利用“两帮两增”精准扶贫行动,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帮助贫困村上项目使村集体经济增收。全镇9家企业对口帮扶13个贫困村,乡情缘吸纳孟东村贫困人口32人务工,并流转贫困户土地171亩,乡村绿洲吸纳潘家、董家贫困人口29人务工,并发展贫困户搞小麦良种繁育项目,明达建材以成本价为铁匠村硬化小巷,并帮助新上预制件半成品加工项目,卞氏家具正帮扶城西燕家村筹建家具半成品加工厂,昊鹏制衣正为小庄村新上服装加工项目。 
  截至目前,全镇建成产业扶贫项目8个,其中后垤道村蔬菜基地项目,建成1个高温大棚、9个高标准大拱棚,年底将利润30%的收益直接兑现到贫困户,预计48户贫困户的146名群众可实现脱贫;郭庵村服装车间项目,新建1000余平方米车间,引进服装加工企业——金佰依公司,今年实现集体收入3.6万元;台子刘村新建600余平方米厂房已经完工;聂家村新上10千伏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同时,完成了后垤道村的经济林种植、边张村的永莲蜜桃种植、城西燕家和白佛院的花卉苗木种植脱贫项目。正在筹建产业扶贫项目12个,分别是9个村的光伏发电项目、西潘家村大棚葡萄种植项目、城西燕家村家具半成品加工项目;全镇贫困村村村有产业脱贫项目,贫困户户户有脱贫措施。正在建设项目3个,小庄村的服装加工厂房建设项目,白佛院村的服装加工厂房建设项目和边张村的采摘园温室大棚建设项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