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的东舍坊高跷
2017年0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钩沉】
  自从司里街拆迁,我搬到了单位宿舍后,已有几十年没看东舍坊踩高跷了。如今慕名去看他们的表演,东舍坊的高跷依然是那么好看——传统的扮相,细致的化妆,娴熟的技巧,精彩的表演,一切都如当年看到的一样。
  随着一阵震耳的鞭炮声和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东舍坊高跷队沿十亩园南面踩街而来。彩车开路,车头上大红牌匾写的是“东舍坊社区高跷会”,车上载着锣鼓队,一色的金黄色镶红边的靓丽服装,把老人们衬托得精神十足。高跷队伍打头阵的是两位梁山好汉,青衣长发头戴金月牙箍,手持两根木棒的是武松。同是青衣但头戴英雄帽,手把彩花担的是林冲。再往后看队伍就热闹了:有神话中的青蛇、白蛇和八仙,有唐代的三藏师徒,有宋代的梁山好汉,有清代的赃官与媒婆,后边还跟着旱船和秧歌队,几十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人神共处,上下千百年的人物集合在一支队伍里却毫无违和感,再加上夸张艳丽的装扮,看着就喜庆、有趣。
  踩街之后是下场子,也就是打开场子开始街头表演,踩高跷表演没有语言,全靠演员在高高的木跷上,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来讲故事:傻小子扑蝴蝶,用扇子扑、用手捉、蹑手蹑脚的刚捂住那蝴蝶,一抬手它却又飞走了,急得傻小子龇牙咧嘴,不停地擦着额头上流下来的汗;在闪转腾挪间,笑得挑着蝴蝶戏弄傻小子的白娘子浑身乱颤。还有《闹驴》一出,演的大概是王小赶脚的故事。赶脚的小伙送媳妇回娘家,路上扬鞭赶驴洋洋得意,小媳妇羞羞答答和丈夫调情,赶脚的一高兴打了一记响鞭,谁料人欢无好事,惊了那小毛驴,只见它拱头撅腚乱踢乱咬,小媳妇被掀得前仰后合,小伙抓缰绳、拽尾巴,直到使了个千斤坠儿,一屁股坐到地上,好一番折腾才算降服了这头惊驴。一场舞戏起承转合,演员不说一字,故事却交代得清清楚楚。尤其是那骑驴的小媳妇,在高高的木跷上一个人就把驴的受惊、狂躁最终被驯服和小媳妇的娇羞、惊恐、嗔怪都表演得活灵活现,再加上二人默契的配合,令在场的观众无不击掌叫好。当然最具喜剧色彩的还是赃官与媒婆。那赃官一副清朝官员的打扮,官袍、官帽、大烟袋。而媒婆则是桃红褂子镶金边,大花裤子运动鞋,左手红手帕,右手破蒲扇,头戴小黑帽,耳插大红花。粉脸上缀满了细细的小麻点,挺着个怀有身孕的大肚子,还不忘和那赃官勾肩搭背打情骂俏,酸溜溜、轻飘飘,扭扭捏捏、惟妙惟肖。演完临走还即兴撩起那桃红大褂子,露出扣在肚子上的黄色工程安全帽,一个意料之外的临场发挥,引得围观的人们哄堂大笑。
  在早些年,济南市有三支名气较大的高跷队,一是城南东舍坊,二是东郊马家庄,三是西关回民小区。由于我打小就住在护城河畔,看得最多的,最喜欢的还是东舍坊高跷队的表演。
  济南东舍坊高跷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有150余年的历史。解放后经历了几十年的鼎盛时期,后来随着城市拆迁改造等原因沉寂了20多年,直到最近几年东舍坊高跷队才重出江湖。说起东舍坊高跷,济南老城里的人无不拍手叫绝,无论是高超的技艺还是精湛的表演,都在济南众多高跷队中首屈一指。从创立时开始,东舍坊高跷就同武术、戏剧有着深厚的渊源。以前选拔高跷苗子都是选择一些有武术功底的人。东舍坊高跷阵容庞大,节目也多,很多故事取自《水浒》、《西游记》、《白蛇传》等传统戏曲节目。早些年济南市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踏跷飞旋艺精绝,好者远近都来学。传承豪杰英武气,舍坊高跷祖师爷”,形象地道出了东舍坊高跷在济南市的地位。小时候看东舍坊踩高跷的只顾看热闹了并没觉得有什么,如今再细看,一招一式中都透着精神,熟能生巧的形体语言,精湛准确的手眼身法步,都表现出历经百年传承的东舍坊高跷不愧为极具济南特色的民间表演形式。
  说起踩高跷,它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靡全国,北方地区尤为盛行。从都市到乡村,在街头巷尾、集市村头,从大年初四开灯,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十来天里人们每天都能在自己的家门口看到踩高跷的。这种极具民间娱乐性质的街头演出,即便是在十年浩劫的“文革”中也没有中断过。只不过所表演的内容没有了神话传说和才子佳人,而多了些政治色彩。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文化事业的春天,记得有一年在解放阁下的高跷演出,吸引了济南、章丘、历城、济阳等地方的近十支高跷队比武献艺。围观的市民里三层外三层,解放阁台阶上、平台上都站满了人。各支队伍也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都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暗自较着劲要比出个孰高孰低。这样的空前盛况,已经是多少年不见了。
  踩高跷能够盛行不衰,得益于这种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娱乐形式接地气儿,得益于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我们小时候,街上的半大孩子大都学过踩高跷。记得十来岁的时候,我二哥拆了家里的一条长凳,用四根凳子腿做了两副高跷,兄弟俩和街上的孩子们一起练习,开始是扶着墙走,继而相互搀着走,没几天就撒开手自己行走自如了。每当把高跷绑到腿上站立起来,看到自己比别人,甚至比整天仰视着的大人们都高了许多,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惬意得很呢。

□吕允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