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泉逸事
2017年0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牛兆海
  2013年从暮春到初冬,因工作抽调,我在济南度过了大半年的时光。
  那时就住在黑虎泉附近,傍晚常常在护城河边散步。当年的雨水比较丰沛,绝大多数的泉都活了过来,在泉水的浸润下,我逐渐对一汪汪名泉产生了兴趣,工作之余,由近及远开启了寻泉的历程。
  公园、路边的泉寻找起来比较容易,即使是在居民院里,一般说明来意,也没有为难我的。最难的是那些独居深山和深锁居民家里的泉,要么路远难以抵达,要么是多次拜访而不得,遗憾虽有,幸运的事也不罕见。
  有一晚寻访到省政府大院西侧的居民区,按图索骥找到位列72名泉之一的双忠泉,拍照的举动引来一位过路民工的搭讪,知我本意后,提及他正在装修的雇主家里也有两眼泉,并主动带我过去看看。那是一家独门独院,与混住的大杂院不同,面积虽小却改造得贵气逼人,据说是某高官的私产,现在要改成私人会所。新奇的是,两眼泉竟在屋内,掬水烹茶,便宜得很。倘若不是邂逅这位民工,这两眼泉如此隐蔽,真不是我等平民百姓能轻易得见的。
  那些位于市郊的名泉,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寻访,能够称得上幸事的,当数浆水泉。我倒了两路公交,一路打听,穿过一片尘土飞扬的工地来到它跟前时,还是给惊呆了,与想象中大相径庭,泉上罩着一间屋子,被一扇卷帘门拒之于外。此时真想有孙悟空的本事,一金箍棒把土地老儿敲出来问个明白。正犹豫着走还是等,一辆轿车停靠过来,原来是一家人来打泉水的,刚去找人寻来了钥匙,或许是我的诚心顺了天意吧。打开门后先让我参观,几级台阶走下去,不过是一方漾着涟漪的水坑,谁让人家也位列72名泉之一呢,文化的身价摆在这里呢!不知是因内心的轻慢遭了报应还是好运气已用完,据所查资料,前面不远的浆水泉水库周边还分布着几眼泉,但我多方打听,绕水库一周仍是一无所获。
  而最具传奇色彩的,却是龙洞一行。原本是为了寻访林汲泉,因没弄清路线,泉没访到,只寻得一龙形溶洞。在等回程公交车的间隙,与一位在院门口晒太阳的老大爷寒暄了几句,他告知我附近有个淌豆泉,相传李世民的军队曾驻扎此地,因军粮匮乏,李世民插剑为泉,竟然淌出了豆子,不多不少,每天淌出的豆子刚好够一天的口粮,后来有个将领贪心不足,命人把泉眼挖大,结果不但不淌豆子,反而淌出了血水,血水流尽后变成清水。而现实中的淌豆泉只是岩壁上的一个小泉眼,或许是因为这个传说才令人膜拜,旁边新修了一座淌豆寺,寺中一棵唐朝银杏树仿佛成了无言的见证。
  寻泉的历程一直持续到我辞别济南,最终,穷尽一己之力,大大小小寻访了120多眼泉。这期间,邂逅的人和事林林总总,与泉水一起流进我的心里,成为一壶温暖的记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