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的诱惑
2017年03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雨茂
  我有一个朋友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一直反对购买小汽车。近年来他回家过年,有一件事总是让他心烦,因为老父亲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开车回家,自己儿子一家却坐火车,感到很没面子。他直言不讳地问儿子,你说自己混得好,为什么不买辆车开回来?论理,朋友名牌大学博士毕业,从事受人尊敬的职业——大学副教授,买辆车确实小菜一碟。况且家用汽车早就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但朋友就是不愿意跟这个风。他向我们抱怨,为什么成功的标志就是要买辆车开回家给别人看?他不信这个邪,但说服不了父亲。我劝他,父辈的想法我们改变不了,他们要的就是面子,从众心理也是大多数人的顽疾,按自己的方式过日子吧!谁都不能为别人活着,这里的“别人”也包括父母。 
  我老家在四川,2010年春节前,我回家参加舅舅的葬礼。一位远房的婶娘见到我就问,听说你在大学教书,一个月有两万元吗?我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没有”,连一半也达不到,她似乎很失望。我感到很失败,觉得辜负了长辈的期待,同时也很疑惑,难道那些打工的老乡收入都有每月两万元?不然婶娘为何要把我的工资定在两万元这道坎上呢?我带着疑问请教退休的大伯父,他从前是中学高级教师。他说,近些年,个别在外打工的人春节回家摆阔,在人前吹牛,让人误以为他们每年有几十万的收入,其实大多是“烧包”,不能信的。2010年春节前,老家一位在西藏打工的年轻人开着二十多万元的小汽车回家过年,行程两千多公里,沿途除了雪域高原就是崇山峻岭,非常惊险,他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才把车开回家。据我了解,他的购车款也是借来的,没过多久,为了还债,他就低价把车卖了。这件事迅速在老家成了笑柄,而此前,他还是老乡们羡慕的成功人士。
  据我调查,近几年来,开车回家过年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成了一种时髦,而且渐成趋势。有从广东启程的,有从东北出发的,也有从福建、浙江动身的,最远的居然从新疆西部驾车回四川,往返八千公里。广东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同事开车回重庆过年,沿途出了三次车祸,轻微剐蹭就更多了,幸好人无大碍,吓得他再也不敢开车回家了。2015年春节,一位老乡回家上坟,回来告诉我们,春节前后,平时空荡荡的县城连找吃饭的地方都困难,停车就更困难了,乡村公路上都出现了塞车现象,即使这样也阻止不了人们开车回家的决心。十年前有句歌词很流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的团圆梦想,不容我置喙。近些年来,这句话却悄然变成——有钱没钱,开车回家过年。这就值得人深思了。
  中国人一向恋家,故土难离,即使暂时离开,也想着叶落归根,最后能够如愿的大多是所谓的成功人士,比如结束宦海,荣归故里,或者发了大财,衣锦还乡。无论是以哪种方式还乡,最后总要修建漂亮的宅院,于是乎,大江南北就留下了许多气派的深宅大院,诸如张家大院、李家大院、王家大院……两千多年前,项羽那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就是最好的注解。不同的是古人建房证明自己,今人晒车显摆自己。村上春树曾说,有钱人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说自己没钱,难道没钱人就不能说自己没钱?这当然是反讽,需要从反面去理解的。许多人感慨,这个社会已经看不出谁有钱谁没钱了,因为没钱的开的车可能比有钱的还要好,所以我才说,有钱没钱,开车回家过年。项羽的名言是不是应该改为:“不开车回故乡,如衣绣夜行,谁能看见呢!”
  可能有人要问,没钱怎么买车呢?
  一位朋友在一个县级市做汽车销售,他向我证实,近几年春节前后,城里外地车特别多,一些人买不起新车,就买二手车开回家,为的是向父老证明自己有车人的身份。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内需,鼓励购买汽车,无论新车还是二手车,都可以贷款,甚至可以一车三贷(从三家银行贷款)。一分钱没有,照样可以把车开回家。我问他,首付怎么办呢?他说很简单,把价格定高一些就可以了,假如一辆车价值10万,那就定价15万,多出5万,首付还有余,反正风险不在销售商,也不在车主,都转嫁给银行了。这些措施不仅刺激了一些人的购车欲望,也让低收入者购车成为可能。即使财力不足或者需求不旺,也要买辆车开回老家,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问题是要了面子,就失了里子,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本文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