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十四中原美玲:
学校转型路上的带头人
2017年03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5年济南十四中嫁接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从2016年9月开始,新初一选课走班,成为市中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校,开启了学校转型之旅。选课走班要有课可选,重建课程体系是根本。教务主任原美玲被委任为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也成为学校改革转型路上的带头人。一路走来,她的坚持、执着和努力感动了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飞      

  母亲病危,
也没耽误工作

  “我和学校渊源很深。”这是记者在济南十四中初见原美玲老师时,她的开场白。1991年从烟台师范学院毕业后,她成为济南十四中的一名生物教师。一干就是26年,从未离开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个地方。”
  不仅如此,原美玲的婆婆、老公和儿子都是从济南十四中毕业的,这让她对学校充满了感情。26年来,她历任学校教研组长、教科室副主任、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同时担任了2007级、2010级、2013级年级主任。
  2015年夏天,济南十四中选择嫁接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从2016年9月开始,新初一选课走班,成为市中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校,开启了学校转型之旅。“选课走班,要课程先行。课程改变,学校才能改变。”原美玲说,为此学校成立了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她被委任为首任院长,全面负责学校的课程开发工作。
  “2015年底开始,我带领老师们重新建设学校课程体系。让课程具有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方向、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原美玲说,对每个十四中人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对她尤其如此。短短的几个月,她要努力成为学校课程方面最明白的那个人,能够回答老师关于课程的所有问题和困惑;要带领全体初中老师,研发出十四中自己的课程,做好课程实施链条上每个环节的准备工作,以支撑起新学年学生“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让课程的价值追求落地。
  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压力和挑战。原美玲数次到北京十一学校浸润式学习;策划组织老师们利用周末、假期的时间封闭,进行课程研发。与此同时,她还担负着初三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和生物教师等其他的工作角色。“这些工作糅合到一起,工作强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也激励着我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2016年6月,“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最终建成,共开发出包括国家课程在内的300多门课程,面向初一学生开放。
  更令学校领导和同事感动的是,原美玲的母亲病重住院一直到去世,她都没有耽误自己的工作。“去医院陪老人的次数非常少,全靠哥哥姐姐。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没抱怨过自己。”原美玲说着,眼圈红了。
期望孩子怎么样,
就对学生怎么样

  “作为一名教师,她对学校的改革充满执着,并在改革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追梦人的角色令人佩服。”济南十四中校长杨荣耀评价原美玲说,从2015年夏天到现在,她舍弃了家庭和孩子,为课程体系的重建和改变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功不可没。“原美玲是带头人。”
  “在学校的变革过程中,原美玲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副校长米强说。
  “当老师就要努力做到最好,这是一种朴素的感情。”原美玲说,尤其是对待学生,期望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就应该对学生怎么样。
  从教至今,她的教学成绩没得说,获得过济南市骨干教师能力大赛一等奖、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是市中区第四届首席教师,济南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市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在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影响和帮助着他人成长。
  “亦师亦友。”同事魏冰老师说,原美玲知识丰富,能力很强,最大爱好是读书。“她不但自己读,还经常给同事给学生推荐好书,真的是热爱教育事业,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初一二班学生朱叶告诉记者,新学期刚开学,原老师就已经推荐了好几本书了。“而且她也经常在教室的书架上放一些书让我们阅读。”
  “能共事能担事,像个女中豪杰。对工作特别投入,把工作当事业,有一种教育情怀。”同事李海燕老师说,跟原美玲老师在一起,受益良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