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壮士魂断和尚崮
2017年1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朱文龙 通讯员 朱洪涛
  “捉活的,一定捉活的!”
  伴随着喊叫声,日军包围了位于沂南县城城西的和尚崮。所谓的崮,指的是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和尚崮就是这样的山峰,它的西南、南面、东南面为悬崖绝壁,和尚崮山势陡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被日军重重围困的,则是十七名八路军战士。他们已经和敌人周旋了一上午,早已弹尽粮绝。
  为什么日本人非要活捉这十七名战士,故事还要从1941年12月4日的早晨说起。
  这年,日本人为了迅速解决中国战事,疯狂地推行“扫荡”和三光政策,敌后根据地形势非常严峻。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经过数次残酷的战斗,才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回到了沂蒙革命根据地中心区。
  12月3日,山东纵队第2旅第4团政委刘仲华奉上级的命令率第3营去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黎玉,研究部署反“扫荡”事宜。当天,第3营便从沂南县孙祖南的小南峪村急行军到达岸堤南面的艾山前,在此驻扎一晚。
  4日拂晓,战士聂振田在村西岭上突遭数百名日军偷袭。聂振田立即开枪射击,一时枪声大作。刘仲华立即派出通信员命令下属的九连、十连前来支援。但九连、十连已被日军合围,命令无法传达。刘仲华便率七连、八连向岸堤方向突围。
  此时,与营部失去联系的九连、十连,正在副营长秦鹏飞指挥下,向东边的和尚崮突围,在村东与冲进栗林的日军隔河激战。日军在河西架起机枪和掷弹筒,向八路军猛烈射击,当即有数名战士牺牲。战士们边打边撤,给追击日军较大杀伤,激战一个多小时后,撤至和尚崮西侧山脚下。
  随后秦鹏飞发现,从北侧的河北村、南瓦庄一带迂回的日军已抢占了和尚崮东南侧的制高点,截断了部队的东撤之路。发现敌情变化后,秦鹏飞决定由和尚崮西侧深沟向西北转移,但此时山沟里隐蔽着2000多名群众和沂南行署机关人员,需要部队保护。秦鹏飞果断命令九连一班、二班抢占和尚崮西侧的无名高地,掩护群众突围。不过,当一班、二班占领阵地后,从铜井、界湖据点出动的日军已从东北越过和尚崮,向无名高地猛攻。一班、二班战士大部壮烈牺牲。
  日军占领西侧制高点后,秦鹏飞部已处于三面受敌的危险境地,且山沟里的群众还没有完全转移出去。在这生死关头,秦鹏飞大声喊道:“一个连也好,一个排也好,一个班也好,每一个战士也好,这里是我们的死地,冲出去就是活路!”他命令部队扔掉背包,脱掉上衣,立即突围。边联县大队的王连长,光着脊梁,端着机枪,大声喊道:“同志们,冲啊!”八路军战士端着刺刀,提着手榴弹,在一片喊杀声中冲上了和尚崮,并夺回了被日军抢占的制高点,但有30多名八路军战士献出了生命。
  在部队掩护下,大部分群众突出敌人合围。可是八路军战士们手里的枪早已没了子弹,他们就掀起山上的石块,往冲上来的敌人砸去。
  上午十点多钟时,八路军战士们终因寡不敌众,被前面和左右两边的敌人攻上来。秦鹏飞他们红着眼睛,端着没有子弹的枪,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搏斗,连长孟有三的双腿被打断,坐在地上挥着大刀砍鬼子,一时间鲜血四溅,整个和尚崮被染成了红色。
  战斗到最后,只剩下十七名八路军战士,敌人从三面包围了他们,嘴里喊着:“捉活的,一定捉活的!”战士们退到悬崖边上,秦鹏飞将手里的枪支狠狠往山石上摔去,高声喊着:“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我们对得起父老乡亲了!”然后带头纵身向悬崖下跳去,其他的战士也学他的样子,相继跳了下去。
  这次战斗,九连、十连的172人,除4人突围、4人受伤被群众救出外,其余164人全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获救的乡亲们一边掩埋烈士遗体,一边放声大哭。只见战士们寒冬腊月里穿着破烂的单衣,有人光着脚。不少战士肠子被打了出来,里头一粒粮食也没有,全是谷糠、花生皮、地瓜秧……
  面强敌而不惧,临死神而不屈,十七名壮士用鲜血诠释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忠诚与可靠。血与火的战场,练就了沂蒙壮士的铮铮风骨,那一座座昂然屹立的褐色山崮,如同壮怀激烈的勇士头颅,构筑成沂蒙巍峨的脊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