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孚:当代中国的文化英雄
2018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魏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孔孚山水诗是一个公认的奇迹。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成功?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挑战主流话语成功突围的结果。在我看来,孔孚山水诗挑战了两大传统,一是古代文学的诗教传统,二是现代文学的“五四”新传统。作为现代文学的新诗,它却向“五四”新传统发难。
  先说古代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有几种流行的观念,最有影响的是儒道互补说、儒释道合流说、儒释道三位一体说。我的观点是儒家为主,多家为辅,中国文化是儒主多辅结构。我的证据就是因为儒家在汉代以后已经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道家、佛家与其并不成为一种并列的关系,道家和佛家一直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儒家处在相对强势的地位。孔孚的选择是出佛出道,还有一个就是反儒。不过,他说过,虽然我坚决反儒,但由于受儒家影响,刮骨很难,此外,还有一层意思——不想尽刮。为什么他坚决反儒?为什么他又不想尽刮?在我看来,孔孚坚决反儒只是一种策略,他坚决要反的儒家是作为文化强人、把诗引入歧途的儒家。
  孔孚挑战的第二个传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功利主义和激进主义传统。孔孚说,我们的新文学运动是从反载道开始的,这确是一大功绩。但是不久我们又回到了载道,而且气氛似乎越来越浓。回溯现当代文学的百年历史,载道的文学总是主流话语的体现。孔孚称之为新的载道传统。那么,孔孚为什么总是挑战主流话语?我以为主要目的有二:第一是他要把中国诗的精灵从强大的古代诗教传统和现代载道传统中解放出来,孔孚山水诗的力量在感而不在教,如果说教那也是寓于美感之中,一种特殊的教,潜移默化。过分地强调教,诗往往流于概念,难免滞钝。孔孚挑战主流话语的第二个目的是把诗人自我从诗教传统和载道传统中解放出来,孔孚在谈到儒家是文化强人时专门说过,儒家其实并没有想做文化强人,这里诗人自己也应该自省,谁叫你跟它走来着,你不也可以强一强看?这就是孔孚,这就是不断挑战文化强人的孔孚。
  还有一点就是他如何解放了诗的精灵,解放了诗人自我。孔孚从儒家和道家学术中获得了力量,形成了自己出佛出道的独特思想,例如表现在诗意方面,他悟出了灵觉、用无、减法等全新的美学理念。在表现和再现之上标举隐现,在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之上追求第三自然,这一切使他达到了大出大入、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境界,从而彻底摆脱了载道的沉重的翅膀。
  综上,孔孚新山水诗的成功就是他挑战主流话语并成功突围的结果。古往今来,敢于挑战主流话语的人很少,从众的人很多。挑战而成功者更是罕见。孔孚是孤独的,但孤独的人总是最强有力的人,因此可以说孔孚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文化英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