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孚先生的书法艺术
2018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于明诠(山东艺术学院)
  我是1980年上大学的时候知道孔孚先生的,那时候非常迷恋他的诗。我1981年第一次见到孔先生的字。1981年,山东省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展览都是邀请山东的那些老先生。当时有一幅四尺条幅横幅,孔先生写了四个字叫“书中有诗”,这一幅作品给我的印象非常深。那个时候我非常迷恋诗歌也写诗,他写的这四个字,让我对书法和诗有了一个思考。后来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脑子里边老是出现这四个字。2015年,我在北京荣宝斋做过一个展览。他们让我搞了一次讲座,我那次讲座的题目叫做《像写诗一样写字》。我的感觉是,其实诗中也有书。所以说,孔孚先生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非常荣幸,在1997年春天,西安的一位学者作家来济南,有天上午没事,我们就去拜访了孔孚先生。孔先生住在山师大北院一楼一个很小的房子里。我们跟孔先生请教诗歌,也向他请教书法。我当时拿着自己出版的一本书法集让孔先生看,他给我讲,你的字挺有趣味,但是太受法的拘泥了。我当时很年轻,30多岁,那时候很想表现自己写字的法,这个当然是很正常的。孔先生跟我说的话我其实是半懂不懂的,孔先生给我一本他1996年在济南办展时印的一个介绍,那个册子很简单,但是,里面有几部作品是非常中肯的,我就看。后来,知道孔先生去世时,我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1997年的《书法导报》上。
  孔先生的一个观点对我影响很大:书法艺术,不应该叫书法应该叫书艺,书艺也是一个阶段,最后应该转化成书道。我看他的字就是这么来的。可能好多人不知道孔先生在年轻的时候下过非常深的临摹功夫,我见过他临的《祭侄文稿》,他临得其实是非常好的。那么他后来展现给我们的,他的那些书法作品的样式,感觉到他跟古人的字离得好像比较远。对书法艺术的看法,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看法来谈。我个人觉得,书法既不是好看的艺术,它也不是一个不好看的艺术,它应该是一个耐看的艺术。为什么说是耐看的艺术呢?因为很多朋友在看书法的时候,他们不大理解或者不大关注书法里面的点画、线条的韵味,大家最习惯关注的是这个字写的样子,这个样子跟你喜欢的样子相符合,你就觉得它好,或者你觉得他写的字的结体章法跟你喜欢的古人经典作品相近,你就认为它好。假如说他写的样子,结体章法是你所不理解的、你没见过的,或者你见过而不能接受的那些东西,就觉得这个东西不好。所以这些年我自己在写字过程当中,也是后来慢慢写出了现在的样子,了解我的朋友知道,这也差不多有20年。我在书法圈里老被批评成流行书风,现在又说我是“丑书”。我自己对这个也不避讳。前几天上海有一个学者写了一本《丑书论》,其中就写到我,我说我自己从来没有觉得我写得丑,如果觉得丑的话我也不会这么写。
  孔先生的字,如果你不看它的结体和章法的话,单看它的线条,是非常靠近古代的,非常靠近怀素和黄庭坚。这是孔先生书法非常了不起的两个来源。我觉得孔先生的书法在今天的书法界应该有一个位置,也应该让书法界的人知道孔先生不是一般的爱好书法,他真的是对书法有深入的研究。刚才几位先生也谈到他有一个主张。孔孚说东方美学主义,这个词我觉得非常贴切,放到他的书法艺术上也是非常准确的。所以我在很多场合谈到当代书法或者当代书法的现代性时,老是举孔先生的例子。孔孚真的是做出了书法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探索。他这个探索不是现代流行的那些现代派。我用了一句比喻,现在流行的是中国的鸡想下西方的蛋。我觉得孔先生不是,他的点画、线条、结体、章法,那种韵味、那种格调是完全东方式的,充满着东方文化的神秘、东方文化的韵味、东方文化的格调和境界。
  我向孔孚先生致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