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梆子腔”银幕谱新篇
戏曲电影非常有“戏”
2018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梆子戏曲电影《跑旱船》16日在济南举行首映仪式,这是继1982年拍摄的山东梆子戏曲电影《墙头记》火爆全国后,中国电影史上第二部山东梆子戏曲电影,《跑旱船》因此被业界寄予厚望。原汁原味的山东梆子,诙谐幽默的故事,《跑旱船》以戏曲电影的形式表现了鲁西南新农村中老年人的爱情宣言。

  本报记者 倪自放     

原味的“山东梆子”
  电影《跑旱船》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背景,讲述了鲁西南黄河岸边四位鳏寡老人黄昏恋的故事。著名导演杨真表示,“戏曲电影《跑旱船》的起点很高。”曾执导多部商业大片的杨真称,影片改编自郓城山东梆子剧团的动漫舞台剧《跑旱船》,“将动画和舞台演出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传统戏曲表演的创新,该剧是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山东省唯一入选剧目,已在鲁西南农村演了数百场,被观众广泛认可。”
  山东梆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跑旱船》的重要看点之一。执行制片人夏建华说,“山东梆子是流行于鲁西南、鲁中地区,辐射江苏、河北、河南等多个省份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以高昂激越的特点被称为‘舍命梆子腔’。”山东梆子的顶级创作团队齐聚电影《跑旱船》,影片的音乐指导高鼎铸,作曲柴心记、潘思廷、毕云岭,都是山东梆子名家,主演阵容除了郓城山东梆子剧团的专业演员,还有喜剧演员邵峰、刘亚津加盟。作曲柴心记表示,《跑旱船》始终牢记的一点是坚持原汁原味的山东梆子神韵,“唱腔以十字句和七字句为主,男生唱腔高亢健壮,女生唱腔高亢婉转,甩腔、花腔也得到展现。”
画面充满“年画风”
  98分钟的《跑旱船》,在内容上打破了之前观众对农村题材戏曲电影的一些固有印象,影片讲述的是新农村形势下两对中老年人勇敢追求真爱的故事,表现了鲁西南农村尤其是在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上的新变化、新潮流,具有鲁西南地方特色的牡丹、武术等在片中有着突出表现,这些元素与山东梆子实现了有机互动。片中高连喜的爱情表白很含蓄,“你是河边一棵柳,我如孤鸟落梢头。”王二月的爱情表白则激烈,“王二月没白把你等,宽宏大量你魅力无穷!”邵峰饰演的扈老四是一个武术教练,他的爱情表白非常幽默,“我要做你药方子里的主材。”
  为了切合内容和题材,《跑旱船》在画面上突出了“年画风”。片中随处可见的富贵牡丹,象征着百姓生活的富足;演员跑旱船时的对襟上衣,红绿相间、黄绿相间的秧歌队、锣鼓队,甚至中式家具,都是“年画风”的充分体现;影片片头的水墨泼画、片尾的丝绒底色,也在践行着“年画风”的创作主旨。
将在全国公益放映
  农村题材,黄昏恋故事,戏曲电影,《跑旱船》的看点,没有一点同当前的商业大片卖点相吻合,但首映现场此起彼伏的笑声与映后的掌声,显示了观众对山东梆子戏曲电影《跑旱船》的认可。《跑旱船》不是杨真执导的第一部戏曲电影,“我之前执导了《幸福公寓的笑声》和《考丈人》两部吕剧戏曲电影,戏曲电影在农村受到的欢迎超出许多人的想象,这两部电影在全国放映的场次都超过了10万场,以每场200名观众计算,《幸福公寓的笑声》观众已超2000万人次,超过城市院线里票房5亿的影片观影人次。”
  戏曲电影非常有“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在首映式上表示,2017年全国农村电影放映超过1000万场次,戏曲电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门类,“《跑旱船》摄制方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过去十多年发行了43部影片,发行量居全国第一。”这位负责人介绍,2017年在农村电影市场最受欢迎的是豫剧戏曲电影《七品知县卖红薯》,全国放映17万场次,“我们欢迎山东梆子戏曲电影《跑旱船》加入全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