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文”流行折射中老年人的人生困惑
2018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许民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50岁以上群体占10.4%,比2016年上涨1个百分点。中老年人正在成为互联网世界中一大新增群体。
  中老年人上网,除了看新闻资讯,在微信中发表情包、朋友圈点赞、接发红包外,他们的情感和沟通需求更加突出。数据显示,中老年人浏览网络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分别有76.5%和72%的中老年用户浏览了这些主题。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网上众多的“心灵鸡汤”基本上是以营销为目的的“伪鸡汤”或“毒鸡汤”,思想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心理价值都不大,有媒体还曾刊登报道称《“鸡汤文”背后藏高收益产业链,内置广告致误导》,但有不少中老年人对此并未有效甄别和判断,热衷于将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类“鸡汤文”频频转发给亲戚朋友……
  中老年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鸡汤文”?从心理上讲,人在步入人生老年的这个阶段,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更关心生死问题、养老问题、情感寄托等问题。朋友圈中的“心灵鸡汤”,恰恰从浅层次上满足了他们的这部分需求,让他们在“鸡汤文”看似有哲理的文字里暂时得到一点点情感安慰。但事实上,那些常常开出三字妙方或六字秘诀的浮于表面的“鸡汤文”,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老年人关于生命、健康、养老、情感等各方面的困惑。
  前段时间曾有报道称,琼瑶因是否给失智丈夫平鑫涛插管治疗与三名继子女发生争执,为此她写下了一封“人生中最重要”的长信,给子女交代自己的“身后事”:“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琼瑶毫不避讳谈论她对生命的看法、对死亡的认知、对善终的所愿。琼瑶说,“死亡应该是要让人们自然地来、自然地走,不能加工后才离去。”这是琼瑶经历了个人跌宕起伏的命运、丈夫的绝症以及家庭的矛盾等人生大考后的生死观,这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无论名人、作家或者普通人,任何进入人生老年的人都绕不开这些严酷的问题,而大多数人都会心怀恐惧或困惑。
  最近,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周大新出版了首次触碰老年题材的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书中写了中国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养老、就医、亲子关系、黄昏恋等,其中描写了人到老年之后身体逐渐衰老、慢慢接近死亡的过程,也写了老年人精神上刻骨的孤独……周大新说,“写这本书,也是希望自己对老年生活有预先把握,学会与衰老共处。”周大新说,随着自己变成一个老年人,接触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所以很想描述一下人生最后一段路程的风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单从年龄的层面上说,其实只存在三种人,即已经变老的人、即将变老的人和终将变老的人。老年,是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的一段路,这段路上的风景你想不看都不行。”在写作中,周大新没有回避触摸老人的疼痛之处,“写,就会触犯众多老人的禁忌,让大家都难堪;不写,又觉得不真实不真切”,最终周大新还是选择了真实表达,“我把老人萧成杉遭遇困境的画面,无保留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有人问,这部书用20万字描述变老和死亡,害怕吗?周大新没有丝毫隐瞒,表示“非常害怕”,衰老让人变丑,头发白了,皱纹多了,个子变矮了,身体佝偻,也会慢慢出现各种疾病,离死亡越来越近,要去谁也没有见过的世界,这让人恐惧。周大新是在“写自己,写生命”,就是把他自己对老年、对死亡、对老年生命的焦虑和孤独的感悟真实地呈现在我们读者面前。
  林语堂说,人生有内在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是一种自然规律,假如我们对于老年能有一种真正的哲学的观念,照这种观念调和我们的生活形式,那么这个时期在我们看来便是和平、稳定、闲逸和满足的时期,最后生命的火花闪灭,一个人便永远长眠不醒了……对衰老、死亡,他所表达的是一种平静、自然、随顺的心态。
  琼瑶的坦然,周大新描写的困境,林语堂的合乎自然规律说,其实都揭示了人生老年的真相,也为中老年人应对这个人生阶段提供了一种态度和答案。“鸡汤文”流行的背后,折射出大多数中老年人面对人生老境时的困惑与恐惧。而除了“鸡汤文”之外,也希望有更多文学作品与更多具有正能量的充满理性的文章去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关注人生的后半程,使人们获得关于人生的理性认识,以更坦然平和的心态,去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