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史志办与聊城大学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志》编纂启动
2018年06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4日,省史志办与聊城大学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本报聊城6月14日讯(记者 张超 通讯员 秦治洲 胡梦飞) 14日,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与聊城大学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志》编纂工作启动会议在聊城大学举行,同日,全省首个地方史志系统运河文化研究基地、首家省方志馆分馆揭牌,落户聊城大学。
  省十一届政协副主席、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顾问许立全,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史志办主任刘爱军,聊城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旋宇,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蔡先金,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昭风,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吴欣,以及省史志办和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有关人员,省内运河沿线的枣庄、济宁、泰安、德州、聊城5市及有关县(市、区)史志办相关负责人等40余人参加会议。
  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蔡先金在致辞中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聊城大学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优势学科以及运河学研究院的基本情况。蔡先金介绍,近年来,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愈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全长约650公里,是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河段,是南北航道转换及运行的重要枢纽,在大运河演变历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蔡先金指出,省史志办向聊城大学捐赠史志图书800余册,并与学校实行全方位交流合作,协议的签署与“山东省地方史志系统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方志馆聊城大学分馆”的挂牌,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在区域社会文化研究、运河学研究、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等方面迈入新的境界。同时,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将编纂《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志》的任务交由运河学研究院承担,是对研究院科研能力的充分肯定和信任,聊城大学和运河学研究院将精心编纂出一部高质量的志书来。
  当天,省史志办向聊城大学赠书仪式和省史志办与聊城大学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省史志办公室共向聊城大学捐赠《山东通志(宣统版)》等31套共811册图书文献,其他批次捐书还将陆续运达。
  仪式结束后,许立全、刘爱军、张旋宇、蔡先金为“山东省地方史志系统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方志馆聊城大学分馆”揭牌,并共同启动《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志》编纂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