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聊城市中心血站
“爱心血”是这样出炉的
2018年06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志愿者捐献的“爱心血”从采集到使用需要经过哪些检验程序?怎样保证其安全?又是如何保存?带着这些疑问,14日下午,记者走进聊城市中心血站,了解“爱心血”出炉过程。
  走进中心血站,正值送血车将献血点的血送到血站。聊城市中心血站武桂丽主任告诉记者,献血点的血到最后制成成品主要是从血供科接收到成分科分离、检验科检测,最后根据检验结果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合格品将会进入成品库,而不合格品将会被销毁。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献血点采集的血液由供血科测量、登记后送到成分科,在成分科经过滤白、热合、分离和病毒灭活等步骤后形成血浆和红细胞两种血产品。与此同时,检验科同时对血液样本进行严格的包括血型、血红蛋白、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多个项目的检测。最终血产品和检验单在血供科汇合,相关成品被送入成品库按血型分类储存。
  据介绍,成年人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对身体没有影响,献血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清淡,不要吃药、饮酒。献血后应注意休息,并适当补充营养,切忌暴饮暴食。

  血站工作人员登记血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