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脑瘫小伙”,斩断致贫链条
2017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其实像刘国栋一家这样的情况,就是需要重点关注并重点帮扶的,他们面临的致贫风险远远大于普通家庭,他们完全靠个人奋斗脱离贫困有着太大的不确定性。不是说个人奋斗不重要,而是在鼓舞主动脱贫的志向之外,扶贫工作要更好地起到兜底的作用。
  17岁的菏泽小伙刘国栋,感动了很多人。母亲早已改嫁,父亲患精神疾病,奶奶85岁高龄……自小便被确诊为脑瘫的刘国栋,早早地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命运给了他太多的不幸,但始终没有让他放弃对亲情的珍惜,生活更赋予了他过人的意志品质和奋斗精神。
  不屈服于困境,不懈地争取更好的生活,刘国栋的事迹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身残志坚中的确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对一个17岁的年轻人来说,对一个身体上有残疾的患者来说,压在他身上的担子太重太重了。人们称赞他,恰恰是因为他的事迹突出,他的意志品质是独特的。相对于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家庭,刘国栋的家人是幸运的,他们拥有这样一个“顶梁柱”。
  听闻刘国栋的事迹,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于一个本就贫困还降生了一个脑瘫孩子的家庭而言,刘国栋一家是多么幸运。家庭条件的改善,高龄奶奶和患病父亲得到的照顾,几乎都依赖一个孩子个人的不屈奋斗。为了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刘国栋靠自己的努力以及东拼西凑,给家里盖了新房子;他还拿定主意,将家中积蓄投入柴鸡养殖。就算对一个健康人来说,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这样的年纪时,都未必像刘国栋这般有胆识、有魄力。换句话说,刘国栋一家的“幸运”有很大的偶然性。
  这个尚不满18岁的年轻人,获得人们的交口称赞,正是因为在人们的思维定势和一般经验里,具有相似情况的家庭,更大的可能是陷入困苦的泥潭无法自拔。刘国栋也说,他14岁时曾被其他孩子抢走过90元钱,当时“真想一死了之”,而当时的“一念之差”,恐怕就会让这个家庭瞬间崩溃。一个家庭要脱离困境,如果完全依赖某个家庭成员的坚强品质,或是依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眷顾”,那风险也就太大了。刘国栋的经历,恰恰反衬出在面对这样的家庭时,各方给予的关注与帮扶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减贫工作时,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其实像刘国栋一家这样的情况,就是需要重点关注并重点帮扶的,他们面临的致贫风险远远大于普通家庭,他们完全靠个人奋斗脱离贫困有着太大的不确定性。不是说个人奋斗不重要,而是在鼓舞主动脱贫的志向之外,扶贫工作要更好地起到兜底的作用。就像刘国栋养殖柴鸡时,如果能获得一份免费的农业保险,或是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或许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他也不会因为周边的质疑,险些失去这样一个改善家庭条件的机会。
  当然,刘国栋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的事迹受到了舆论关注,柴鸡销量不错。人们不免担心,是不是还有一些家庭,面临相似甚至更不乐观的情况,却仍处于舆论的视野之外。显然,有必要排查并发现类似的家庭,对其加以特别的关注,建立起制度化的兜底体系,以有效的兜底措施遏制潜在的致贫因素,才能彻底扭转贫困的恶性循环。就像人们所看到的刘国栋的遭遇,17年前,因为住不起院,母亲在家里生了他,脐带绕颈造成小脑缺氧,巨大的压力让母亲选择离开,父亲遭受双重打击罹患精神疾病……这条从贫困到贫困的链条,给予扶贫工作深刻的启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