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

A06版:壹读

A07版:壹读

A08版:财经

A09版:壹读·互动

A10版:壹读·济南

A11版:动向·国际

A12版:文娱·影综

A13版:青未了·人间

A14版:乐动·足球

A15版:新闻·速览

Q01版:今日青岛

Q02版:今日青岛·城事

Q03版:今日青岛·关注

Q04版:今日青岛·关注

WR01版:荣成资讯

WR02版:荣成资讯·城事

WR03版:荣成资讯·关注

WR04版:荣成资讯·教育

Y02版:今日淄博·巡城

Y03版:今日淄博·巡城

Y04版:今日淄博·教育

将8.2吨重的“嫦娥”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胖五”完成2020最具“分量”发射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25日
  此次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重达8.2吨,是今年中国航天发射的最重的探测器,嫦娥五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对运载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长征火箭家族中,只有‘胖五’可以将这么重的载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是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集中检验。”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总指挥、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介绍。
  此次发射的“分量”还体现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上。由于地月相对位置以及轨道设计等因素的限制,此次发射是一次接近于“零窗口”的发射,长征五号遥五火箭的发射窗口只有50分钟,一旦在发射窗口时间内不能实施发射,嫦娥五号的奔月计划就会受到影响。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为确保火箭准时发射,研制团队采用了变射向、变滑行时间的多轨道奔月发射方案,应用“窄窗口多轨道”技术,针对50分钟的发射窗口分别设计了5条发射轨道,每条轨道对应10分钟的发射窗口,在发射窗口期内,可根据发射时间通过软件自动选择发射轨道,提高了轨道切换效率,为长征五号火箭实现“零窗口”发射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在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实施深空探测、载人空间站建设、大型高轨卫星发射的主力火箭,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进军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三五”期间,长征五号火箭实现了从研制到首飞、从试验到应用的多次跨越,闯出了一条“大火箭”的发展之路。“十四五”期间,长征五号火箭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设贡献力量。按计划,在未来2到3年内,我国将应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和试验舱,完成载人空间站主体建设。
  此外,“十四五”期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还将在深空探测、星际探测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卫星发射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在发射低轨卫星方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也可通过“一箭多星”的方式实现快速组网,大幅缩短星座组网周期。据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