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

A06版:壹读

A07版:壹读

A08版:财经

A09版:壹读·互动

A10版:壹读·济南

A11版:动向·国际

A12版:文娱·影综

A13版:青未了·人间

A14版:乐动·足球

A15版:新闻·速览

Q01版:今日青岛

Q02版:今日青岛·城事

Q03版:今日青岛·关注

Q04版:今日青岛·关注

WR01版:荣成资讯

WR02版:荣成资讯·城事

WR03版:荣成资讯·关注

WR04版:荣成资讯·教育

Y02版:今日淄博·巡城

Y03版:今日淄博·巡城

Y04版:今日淄博·教育

首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主题电影首映

《高家台》重塑“石夯精神”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25日
  山东电影《高家台》,11月23日在济南举行首映仪式。影片以黄河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事件和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拍摄,是国内首部表现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的影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倪自放   

黄河滩区迁建故事
首上大银幕

  《高家台》讲述在党和国家大力推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的背景下,镇党委书记王卫东请回了在外事业有成的韩明军回高家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推动房台改造和产业发展。韩明军也想趁此机会,缓和与村民的矛盾。
  工作远比韩明军预想的困难。回村第一天,他就被村民拦在了村口。曾经对他关爱有加的二叔变得冷眼相对,王翠花等人对他质疑刁难。在众人的不理解之中,韩明军差点又一次被赶出高家台。
  历经多个波折,韩明军将全村人召集到一起,拿出了黄河滩区的象征——石夯,详细解释政策,告诉大家村庄的发展需要所有的村民像过去互相帮助打夯盖房一样,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他邀请大家再打一次夯,高起低落的“石夯”,让大家仿佛回到了过去……
  影片整体坚持轻喜剧的风格。王翠花与李彪之间的嬉笑、田青青与李彪的爱情、李彪对二叔过往的“揭露”等都会让观众会心一笑。但影片同时拥有深沉的情感,韩明军身上所负载的对村民的愧疚、“酒晕子”杜传林埋藏在心底的对儿子的爱、村民不约而同放弃到手的利益等情节,都会让观众眼前一热。
全明星阵容
会聚“高家台”

  影片由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副总经理夏建华担任编剧,著名导演杨真执导,马诗红、于月仙、刘亚津、周浩东、沙景昌、赵铁人、左腾云、杨欣、王程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演员参与拍摄。影片导演杨真曾执导大量电影、电视剧作品,曾多次荣获华表奖、百合奖等重要奖项,其执导的电视剧《遍地书香》今年在北京卫视等多家卫视播出。影片的演员阵容中,“银幕硬汉”马诗红、《乡村爱情》中的“谢大脚”于月仙、“津门笑星”刘亚津、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沙景昌、“小人物专业户”赵铁人等都奉献了精彩演出。
  在影片中饰演韩明军的是著名演员马诗红,他曾在《神枪》《昭君出塞》《潘作良》等影视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马诗红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自己曾在十多部影视作品中饰演过农村基层干部,但韩明军这个角色很特别,“这个农村带头人来自农村,但在城市做得非常成功,他回村造福家乡,是非常有情怀的。”马诗红说,影片中韩明军遭受了诸多阻力,但他没有动摇,“这也体现了山东汉子的精气神,不服输,干什么事情绝不半途而废。”
到滩区里去
寻找弘扬石夯精神

  影片充分体现和提炼了黄河滩区群众“守望相助,累土成山”的“石夯”精神,体现了电影艺术的美学意义。电影《高家台》编剧夏建华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故事讲述上,影片将让“石夯”参与故事,对故事走向产生重大影响,“这个象征,是这部影片的魂。”
  电影《高家台》导演杨真解释说,滩区改造这一题材,为互帮互助、呼唤团结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作空间,“黄河滩区建房,为了防水都要建在台子上,而筑台建房打夯不是一人能完成的,之前大家一起打夯互帮互助,连顿饭都不吃。影片中,多年不一起打夯的村民们为了筑大台建房又重新走到了一起,重拾团结协作的石夯精神,是电影的应有之义。”
  杨真透露,为了把这种团结协作的意象表现得更为明显,影片中多次出现了《打夯歌》,“夯拉起哦—嗷号来吆!咱们使劲干啊—嗷号来吆!黄河长又长啊—嗷号来吆……”歌声中有呼唤团结的意味,也有黄河的意象,影片的拍摄地和故事原型村庄高家村,也在黄河岸边,“到滩区里去寻找、弘扬石夯精神,这是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必须要做的事情。”杨真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