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是孩子所犯,根在家庭和学校
2015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主审此案的聊城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法官范晓静分析,案发前杨华祥的心理问题属于知结类犯罪心理。知结,指个人因为感觉狭窄和思维偏差而出现的认识扭曲和偏执现象。偏执的认识让他丧失准确的感知能力,出现具有算计却又不够理性的行为,出现自我调整功能减弱甚至丧失的现象,直至出现任意和疯狂危害社会或他人的犯罪行为。
  范晓静说,遇到感情挫折时,杨华祥没有审视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能从调整自身的角度去改变和化解困境,而将目光全部向外,从外部寻找个人失败的全部原因,这就容易出现对外部目标的愤怒与仇恨。
  “在审结本案后,合议庭成员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错误是孩子犯下的,但是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家庭和学校。”范晓静分析,如果杨华祥的父母能够在为他提供生活条件之外,再多关注一点他的内心,多了解一下他成长中每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如果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多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多关注学生情感方面的心理困惑,这起悲剧发生的可能性便会降低。
  “希望学生家长和学校在看到这一案例时,能够把目光更多投向孩子的心理教育。”范晓静表示,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也会有各种不同的疑惑,帮孩子们排解心理困惑,为其走好人生每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马云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