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抗战“少年团长”栾志超:
夜袭李村监狱,救出百余同胞
2015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的父亲节过去不久,子女们纷纷向辛劳的父亲献上祝福。可是,济南的退休老人桑治平却只能穿越时空,给未曾谋面却已入土的父亲栾志超默默祈愿。“1949年,母亲怀孕时,父亲栾志超就离开大陆,去了台湾。从此再也没能见一面,所以自己随母亲的姓。”对桑治平来说,把父亲栾志超的抗战事迹讲述给后人才是父亲节最好的礼物。
  讲述人:桑治平
记录人:
  本报见习记者
  周国芳

 投笔从戎,拉起200多人游击武装
  时间拉回到1938年,日本侵略下的青岛生灵涂炭。时年25岁的栾志超是即墨县五区杨埠寨的村民,在青岛高中毕业后,进入医科学校学医。
  如今回忆起来,杨埠寨村的老人们对这位“少年团长”依旧印象深刻。“当年,栾志超弃医回乡,参加了即墨县民团团长训练队,结业后回村里训练民团,当时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带兵常识和经验。”
  1938年2月,栾志超和夏庄镇的栾恕亭、仲村宋润玉等人,拉起了一支200多人的游击武装。成立之初,无枪无饷,栾志超求助于即墨豪门李府。他去李府讲明抗日大计,请求捐献枪支帮助抗日。李府捐出步枪50支、子弹4000发。“正是有了李府捐赠的这批武器,栾志超的游击武装实力大增,立马打击了流亭和仙家寨水厂的伪军。两次战斗下来共缴步枪5支、子弹100多发。”。
  然而,捷报频传也激怒了驻青日军,栾志超的亲属遭到日军的残忍杀害。“日军四处捉拿父亲不得,就在流亭集上把二伯父栾守善抓往李村,用尽酷刑,逼他讲出父亲下落。二伯父宁死不招,日军把他押到牛毛山,绑在树干上,放了几只狼狗,把他活活咬死了。”桑治平指着今年修缮的栾氏家谱回忆先辈们的苦难。
  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栾志超在崂山白云洞建起秘密兵工厂。仅40天时间,栾志超先后端掉了日军驻乌衣巷、蔚竹庵、沙子口等据点,毙伤日伪军400余人。
 叠罗汉爬狱墙,三百战士训练仨月
  在战时的青岛,有一处神秘的监狱——李村“山东省第二模范监狱”。1940年,日军的节节败退让驻青日军加紧了对抗日人士的监控和迫害。大批的抗日人士和部分中共地下党工作人员被关进李村监狱。
  如何才能营救曾奋战救国的抗战爱国人士?劫狱。这就是1941年2月17日发生在青岛的惊天大案,日本人关押重刑犯的李村监狱被劫破,210名“囚犯”破狱而出,举国震动,成为青岛抗战史上一个空前的战例。而组织这场大劫狱的就是栾志超。
  栾志超接到任务后,在海阳县进行了三个多月的魔鬼式训练。据当时参加劫狱的队员纪明礼回忆,训练的项目很多。练搭墙“挠钩”,用麻绳系小铁锚钩住墙头,迅速攀爬。搭轻便云梯,叠罗汉式攀爬狱墙,专门垒成一条六米高的模拟狱墙,人肩搭人肩,训练攀爬。劫狱队由300人组成,进行三个月的残酷训练。
  劫狱前半年,栾志超的武装人员和青岛地下特工人员,大量游散在李村周围,熟悉监狱周边的地形和进出通道,并且派出秘工,收买监狱的门卫和狱警。 
 阻击日军和警察,掩护抗战人士撤离
  1941年2月15日,栾志超劫狱队员从驻地海洋县分散出发,行军260里地,17日下午4点在夏庄法海寺集结。
  夜幕降临,栾志超按照事先安排,将300名队员部署在李村监狱周围。栾志超通过监狱附近的“新新肥皂厂”的电话,和监狱内的地下人员通话,掌管监狱大门的内应接电后立即跑到大门口,将劫狱队员放进大门。这时在外的劫狱队员蜂拥而入,在内应看守的带领下直扑监狱枢纽部门,切断电源和电话线,将所有的监狱管理人员集中到一个监室,门外加上大锁。将各个监室的牢门打开,“犯人”蜂拥而出。
  但枪声一响,监狱周边的日本军队和警察的力量迅速集结,李村警察分署距离李村监狱大门不到500米,军警闻讯赶来,但遭到栾志超事先部署的武装力量的强力回击,不能前进一步。劫狱过程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信号灯亮起,劫狱队员按原定部署撤退。待日军再次重兵包围李村监狱时,劫狱队员已经撤到安全地带。
  最终,共有30多人被日伪军打死、打伤或捕回,大部分人借夜色脱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