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居民都是创卫参与者
市中创卫成果之花开遍社区
2015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二七新村街道铁二社区一角
     城市环境变美了,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居民。如今,市中区的创卫成果之花开遍各个社区。人人关注创卫,人人参与创卫。居民不禁拿起DV,把家门口的美丽记录下来。更多的志愿者被吸引加入进了维护社区环境的队伍中来。

  本报见习记者 范佳 通讯员 朱振
 玉函南区 居民拿起DV,喜拍社区变化
  “我在这住了十七八年了,现在的社区环境是最好的。”如今,玉函南区居民董恩华出门总喜欢带上DV,拍拍小区越来越美的环境,拍拍清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董恩华介绍,5年前她从单位退休,因为爱好拍视频,孩子专门为她买了一个DV相机。“2014年初街道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许多居民在社区清扫垃圾,我们家楼下之前堆积的杂物也慢慢清理干净,后来这块空地就被种上草坪。”看到楼下原来脏乱的垃圾堆变成绿油油的草坪,董恩华拿起相机拍了起来,越拍越觉得社区的环境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后来她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出门就顺手带着相机。看到身边志愿者清理卫生,她拿起相机拍;看到居民楼下建了草坪,她拿起相机拍;看到社区小花园的植物开花,她也拿起相机拍。一年多来,社区大大小小的变化都被她记录在相机里。
  董恩华笑着说:“我从一开始就住在这里,我们社区的环境从没像现在这样干净漂亮。我以后还要继续拍,把社区的变化一点点都记录下来。还要做个动感相册,让大家都记住社区的美,更加爱护社区的环境。”

 兴济河小区 楼道穿新衣,小区披新绿
  “咱小区变得这么美,大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兴济河小区居民王先生笑着说,为此大家还专门做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表达对街道创卫成果的感激之情。 
  兴济河小区属老旧开放式小区,居住人员复杂、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创卫以来,十六里河街道下大力气对小区卫生环境进行整体改造提升,累计投入500多万元。
  对兴济河小区三区、四区的损坏道路及楼前院内地面进行了修补和硬化,统一粉刷墙面3万多平方米,针对清波路及小区部分路段规划90多个停车位,重新绿化修整花池十余个,彻底清理了小区楼道杂物和卫生死角,建成了生活垃圾清运长效机制。  
  小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成为“水清树绿、路畅街净”的宜居小区,广大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创卫实惠。 

 七东社区 社区微循环,真正流通起来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老旧开放式小区,市中区七里山街道七东社区正在由内而外地发生着蜕变。
  据悉,七东社区是1981年建成的老旧开放式小区,社区环境配套设施相对落后。自全市开展创卫活动以来,七东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美华每天早上7点和工作人员一起先到居民家了解情况,挨家挨户做工作,不厌其烦地宣传这次创卫的意义和标准。
  在街道和社区的努力下,七东社区四区、五区拆除60多处违章建筑、100多处私圈乱占,硬化了5000平方米道路,实现了道路交通微循环,小区面貌换了样。
 尹家堂村 以创卫为契机,新建健身广场
  “村里有了健身广场,以后我们跳广场舞可有地方去了。村里真是越建越气派了!”看着村里的巨大变化,尹家堂村民无不鼓舞振奋。
  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卫行动,白马山街道尹家堂村对腊山河北侧一空闲地进行清理,筹集8万元对地面进行硬化,修建一处约1500平方米休闲广场,为居民创造一处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效提升了周边环境。
  目前小广场地面已硬化完毕,正在砌垒围挡,后期将陆续添加各类健身器材。

 魏家庄社区 助力民康街餐饮店“后厨”大改造 
  近日,针对提出的餐饮店、“五小”门店后厨环境、物品摆放等问题,魏家社区在所辖区域民康街内开展相关检查及整治活动。
  社区工作人员有的一手拿着垃圾袋,一手拿着夹子,有的提着喷壶,有的拿着铲子,在小区的各个角落,捡拾白色垃圾,清除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
  社区工作人员在检查督导餐饮店整治过程中,发现两家餐饮店后厨仍有需要整改的地方。墙面灶台油垢污迹较多,地面污水、菜叶未及时清理。
  魏家庄社区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和办事处工作人员一同对两家餐饮店的后厨进行大冲洗大改造。工作人员自备碱面,拿着钢丝球、抹布等卫生工具在餐饮店展开了一场“后厨大战”。经过4小时奋战,两家餐饮店后厨卫生有了明显改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