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十大杰出青年、物探研究院东部研究室党支部书记魏红梅
绽放在地质勘探中的“红梅”
本报记者徐文君通讯员魏荣
2015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魏红梅像一位“人生工程师”,为科室年轻职工打通晋升渠道,也为他们架起一道通往成功的桥梁。
     展露在魏红梅脸上的是坚毅、执着、自信。作为一名女职工,魏红梅走到今天,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她都用执着而坚定的态度去面对。
  身为物探研究院东部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的魏红梅,参与了胜利油田500多口油井的设计工作,其中日产油上百吨的达30余口,其中更包括参与发现了胜利油田第73个油田——胜顺油田、第74个油田——新北油田和第80个油田——青南油田,累计产值约30多亿元。如今这些成绩已成为她背后的动力,不断激励她继续前进。
从小山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凭借信念在工作中展露才华
  1988年,魏红梅这个名字在河南南阳一个小山村里炸开了锅,村里第一位大学生的名号让魏红梅三个字随着村民的热议出现在街头巷尾。为此魏红梅的家人特意请人放了一场电影。
  带着家人殷切的期盼,魏红梅收拾好行囊踏上了赶往江汉石油学院的行程。大学生活匆匆而过,1992年魏红梅面临就业选择的难题。“胜利油田的前辈们来到学校,跟我们讲述了胜利油田的一些情况,当时觉得胜利油田是大油田,是个广阔的舞台,所以就选择了来到胜利油田。”来到油田之后,她被分配到了物探公司研究所,开始地震勘探研究和设计井位的工作。“井位设计是我们主要的日常工作,在打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井位论证和详细的设计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各方面的审核,这项工作才算完成。”
  从魏红梅的语言、神态能感觉到,她的自信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当魏红梅来到物探公司研究所,年纪轻轻的她并没有直接就投入到关键工作中,而是做一些辅助工作,显然这并不是她的追求。直到有一天,魏红梅提出要独自解释一层构造图。当时初出茅庐的她提出这样的要求,并没有被认同,“我刚来,也没有多少经验,况且一层构造图就关系着井位的设计方案,领导不同意也是我意料到的。”
  魏红梅执着的性格反而让她知难而进。她不断地去和领导沟通,每天追着领导要“活”干,最终经过她软磨硬泡,终于要到了一层构造图。“年轻的时候劲头足,喜欢干活。”工作了三、四年之间,魏红梅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促使自己进步。而前期的努力像是在等待着属于她的一次重要机会。
  上个世纪90年代,魏红梅所在的物探公司研究所每年参加交流会的机会少之又少,通常每年只有年底一次。魏红梅主动提出想参加年底成果报告会,领导仍然是没有同意。但她并没有气馁,经过不断地反复沟通,最后签下“军令状”:如果没有汇报好就扣除年底奖金。也许这样坚定的信念感动了领导,魏红梅如愿获得了1996年年底成果报告会的机会。
  “如果汇报得不好,会影响整个科室所有职工一年的劳动成绩,特别是奖金。”是压力更是动力,白天魏红梅将幼小的孩子送往幼儿园,晚上带着孩子来办公室加班。
  一个月的时间,这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都要在短短20分钟的汇报时间中迸发出来,魏红梅没有紧张,她更享受这个汇报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次登台就获得第一,这让魏红梅激动万分,也让她更加自信。而自信就像一双翅膀,带着魏红梅翱翔在胜利的天空。

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让她收获成功 尽心尽力为年轻职工架起成功的桥梁
  17日下午,记者在与魏红梅交谈时,不断有其他职工来向她请教问题,而魏红梅则时不时要到各班组去解决地质问题和技术难题,“如果职工讲不透彻,我就必须亲自去和领导解释。”如何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也是魏红梅驾轻就熟的一项技能。“井位论证及设计方案要全面细致,所有情况都要提前预想到。”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让魏红梅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05年新春伊始,根据胜利油田提出的“加快辽东东新区勘探步伐”的紧急批示,物探研究院立即成立了“辽东东会战小组”,并安排魏红梅担任了会战组长。然而这个研究区是油田新登记的一块矿产新区,没有任何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一时之间,魏红梅也找不到任何方向。
  但执着的魏红梅没有向难题低头,她带领会战小组成员秉持“勘探无禁区”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白天翻阅地震资料,勾画各种地质和油藏模式,反复推演,与同事探讨物探技术方法验证观点;晚上仔细地琢磨、推敲,有时半夜里灵感一闪,她就赶紧起床记下来。经过许多个日日夜夜的鏖战,难题被逐个解决,钻探风险也降到了最低。经过魏红梅等人的精心论证,设计的第一口区域预探井——胜顺1井获得了高产,首战告捷,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的第73个油田——胜顺油田,实现了胜利油田在外围新区勘探的“零突破”。
  努力工作的魏红梅获得了成绩,但荣誉背后却是对孩子的愧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是一个人去上学,我们也没有时间去接送,有时候忙着忙着等到下班才发现下了大雨,回到家就看到孩子蹲在门口哭,心里确实不是滋味。”如今,魏红梅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但对孩子的那份歉疚却依然留在她的心里。
  也许是对于自己孩子的愧疚,魏红梅对于年轻职工的照顾可谓尽心尽力。“魏书记对我们的关心不仅来自于工作上,在为人处事上,她总是给予我们指点,让我们更快地进步。”物探研究院东部研究室职工说。魏红梅确实像一位“人生工程师”,为科室年轻职工打通晋升渠道,也为他们架起一道通往成功的桥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