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家庭带来温暖和信心
2015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6月30日讯(通讯员 王磊 记者 王晓霜) “伸出援手,扶贫济困”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应是全社会的责任。日前,滨州市委政法委联系滨州艺林商贸有限公司,一同来到高新区青田办事处东南张村,为几户困难家庭送去了钱、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和信心。
  10年前,高新区青田办事处东南张村村民张庆芳的儿子娶了媳妇,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孙女刚满4个月,儿媳妇被检查出患有恶性肿瘤,这一下子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由于治病需要大量的钱,可是一家人一年到头也就收入1万多块钱,于是,村子朋友、各路亲戚都借了个遍。令人悲痛的是,虽然家里倾其所有为儿媳妇治病,可是儿媳妇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1岁不到的孙女。
   如今,孙女已经上了小学,学习非常优秀,家里墙上挂满了奖状。说起孙女的优秀,张庆芳满脸欣喜,可是内心深处又为家庭的贫困不能为孙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深深焦虑。
  市委政法委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黎源驻村以后,在帮助村子修路、美化、绿化的同时,积极入户走访,并了解到张庆芳家的困难。在黎源的联系下,滨州艺林商贸有限公司决定帮扶这个家庭。
  “感谢艺林公司的郭总,感谢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这个贫苦的家庭,我代表全家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25日,张庆芳眼含热泪地接过了滨州艺林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影给他的500元钱以及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
  之后,郭影又来到了该村张海彦家。张海彦一家六口挤在一家破败简陋的平房里。张海彦的父亲患有股骨头坏死,常年不能下地走动,母亲患有哮喘,老两口每年都靠药养着。大儿子刚上小学,小儿子还不满一岁,家里所有的开支都靠张海彦自己挣钱。
  “我在我村附近的一家厂子里打工,每月就2000块钱,家里还有几亩地,除去开支,加起来一年也就收入2万多块钱,可如今工厂已经7个月没发工资了。”张海彦深深地叹了口气。如今只有30多岁的张海彦看起来有了50多岁的年纪,头发已经渐渐脱落,脸上开始有了皱纹,一定是家庭的贫苦、岁月的磨练把他变成了这个样子。
  接过郭影给他的500块钱以及慰问品,内向的张海彦虽然没有说太多的话,但是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深深的感恩之情。
  “一袋面粉,一袋大米,一桶油,几百块的捐助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受捐困难户的鼓励却是用金钱无法取代的。爱心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支柱,只要我们的坚持,就会为这些困难学生和家庭的生活增添温暖和信心,希望以后多多举办类似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更多参与者都参与进来!”郭影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