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滨海新区:城市靓起来 居民乐起来
2015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空气清新……不少初见乳山银滩的外地人,都为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沉醉”。近年来,随着乳山滨海新区对银滩等重点区域投入的增加,银滩的水、电、路、暖、医、教等基础设施配套逐渐完善,居住在海景房内的“新移民”,从最初对自然风光的迷恋,变成对银滩生活的享受和依赖。
  出门就有直达市里的公交车,家里用上了天然气,通上了暖气,社区广场上常常是欢歌笑语、掌声雷动,许多小区配套健康养老设施,周边园区内大项目相继崛起、产业工人日渐增多……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移民”感受到乳山银滩的新变化,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今年,乳山滨海新区将继续完善乳山银滩等重点区域的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大园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加速与乳山市区、威海融合发展,全面拉开滨海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框架,构建起“三横三纵”的骨干路网,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保障能力,产城一体提档升级。
强健新区“骨骼” 留住外地人的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大海情节,海边悠闲舒适的生活让不少人心生向往。眼下淄博临淄的68岁农民杨凤林和老伴董爱媛,正在位于乳山银滩颐和花园小区内的海景房里享受着这种幸福的生活。
  2006年,杨凤林老两口就在乳山银滩买了房,经过十年的发展,杨凤林见证着银滩日新月异的变化:路宽了、硬化了,路灯多了、夜路亮了;超市、银行网点、学校也陆续建起来,从前年开始,路上跑的公交车也多了不少。杨凤林告诉记者,后来不少老乡见他们在银滩住得很好,也跑过来买海景房养老,生活越来越便利的乳山银滩,慢慢留住外地人的心,他们由最初的游客、“候鸟”变成“新移民”。
  “那会儿建得最好的地段在银滩管委那一带,其他路段晚上跟我们农村差不多,黑乎乎的。买房的时候,我和老伴商量就选择在管委附近,肯定差不到哪去。”直到现在杨凤林还清晰地记得,当初他刚来乳山银滩看房时的情景。
  如今,在乳山银滩生活将近10年的杨凤林除了说话带着淄博口音外,已经和银滩当地人基本没什么区别。“当地政府帮我们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活一点儿也不成问题。”杨凤林说。不仅如此,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在小区找了一份工作,晚上负责小区巡逻,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开销。
  乳山银滩自然环境优良,海景房受到了全国各地购房者的青睐,由于房产开发较早,大部分的建成房产已基本出售。据了解,很多房主购房主要是用于退休之后养老居住,购房之后一直闲置;有的房主购房则是为了夏季度假使用,其他季节则闲置;有的房主由于工作繁忙,一年也就来住个十天半个月;还有的购房者是为了投资。这一特点,在冬天尤其突出,这既是资源的浪费,又制约了银滩人气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
  “因为受大背景下宏观政策的影响,银滩房地产发展和基础设施配套出现了一些不同步不平衡的情况,但这些情况在各地也是普遍存在的,新区没有弃之不管,反而根据实际,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既不为了‘面子’冒进,也不因为资金投入大而畏难不前。”乳山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以前银滩是旅游度假区,很多基础设施都是按照度假区的定位来配套,随着乳山滨海一体化,银滩常住人口的增加,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乳山将银滩的定位调整为新城区,按照城区的标准逐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升其承载力。
  全域城市化,基础设施同城化是加速器。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乳山滨海新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城乡一体化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新城区城市形象
  近年来,乳山滨海新区累计投入近50亿元,解决水、电、路、暖等六大方面的民生问题,基础设施配套也逐步完善起来。
  乳山银滩先后建成了总里程195公里的“五纵二十横”交通网络;铺设了130余公里污水管网,建成了两座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500吨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覆盖率大大提升;新建了热电厂,铺设了全覆盖式供暖管道,对入住率低的居民楼采取电力供热、燃气供热、地源式供热等多种供热方式,多渠道解决冬季供暖问题;实施了天然气置换工程,先期入住的4.5万户居民全部通上了天然气。
  要致富,先修路。为此,乳山滨海新区将重点区域的骨干路网作为今年重要工作来抓,投资1.3亿元新建黄河路、多福山路、齐云山路、红枫湖路等道路,实施蒙山路、西湖路、众和路、太行山路等路面整修;重点实现能源路道路硬化通车以及黄海路路基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乳山银滩的道路交通网线。
  与此同时,城市服务功能愈加丰富。今年,乳山滨海新区加强景观带工程建设,投资1亿元实施六村屯河景观建设,并将实施滨海公园二期亮化、大陶家河河道治理和烟墩公园等工程建设,增设公共卫生间和果皮箱,打造生态景观长廊和休憩娱乐平台。滨海新区将完善和改进公交站牌和站亭设施功能,优化布局乳山银滩至城区、火车站、各景区旅游专线等6条线路68辆公交车,实现城市公交全覆盖;对潮汐湖、徐银路、多福山东路等道路进行绿化升级,铺装凤凰山路、淮河路等路段人行道板;投资3亿元建设银滩商业街,让区内生活更为便利。海湾新城基础配套也被纳入规划,以提升承载力。
  清理户外门头广告、广告牌,整治露天烧烤……生态环境的改善更让居民纷纷叫好。此外,滨海路停车场管理、进海岸带整治,也都让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滨海新区今年投资2.1亿元用于海岸带整治与近海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安置地建设进程。各大道路的绿化档次也一步步提升。
搭建载体平台 形成产业集聚“洼地效应”
  “园区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周到,让我们直接拎包入驻,省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近日,在位于乳山滨海新区银滩西侧的新兴产业园内,帕斯砜新材料项目负责人李恒等说。
  帕斯砜新材料项目主要以研发和生产聚砜、聚醚砜、SeBS、聚碳酸脂等高分子新材料为主,用于制造血透膜、人工心脏瓣膜等医用设备。聚砜项目建设,将填补我国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空白,打破跨国公司长期对我国相关产业行业的垄断。“眼下,我们正在进行工艺设备安装和研发中心主体建设,预计下半年就能投产,达产后年产量为3000万吨。”李恒等介绍说。
  如今,乳山滨海新区“暖巢”里引来的不止帕斯砜新材料一只“金凤凰”,包括骏翔新材料、鑫晟新材料等新材料项目,汇清科技、能源科技等节能环保项目,温喜生物科技、鲁酱酒业、泉林食品、岳海水产等绿色食品项目纷纷进驻,乳山滨海新区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集聚“洼地”。
  不仅如此,引进企业还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我们过来后,陆续有不少做新材料的朋友向我咨询乳山滨海新区这边的投资环境、政策优惠等。”李恒等说,前段时间,自己在上海的一个做专业分析仪器项目的朋友到乳山滨海新区考察,对这里的基础配套、发展氛围非常满意,有意向来这里发展。
  新兴产业项目的聚集,得益于乳山滨海新区搭建的良好载体平台。
  随着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威海被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作为六大重点区域之一的乳山滨海新区迅速进入状态,搭建中韩制造业工业团地、中韩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中韩海洋文化体验区三大对韩平台。乳山滨海新区正加大投入,完善新兴产业园、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塔岛湾保护区三大园区配套建设,为三大平台创造载体条件,构筑起新区强壮“骨骼”。
  新兴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上,实施好总投资1.7亿元的金银大道、金佛山路、联想路、渤海路、洱海路等道路桥涵工程,全面提升园区水、电、汽、路等配套能力。依托三大园区载体,吸引韩国汽车行业协会、汽车配件行业协会及重工机械会社,探索建设“乳山版”韩式工业团地,承接韩国高端制造技术转移,形成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的产业聚集区域。
  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配套建设上,围绕韩国大邱农业协会、首尔农副产品会社等农产品加工项目配套需求,重点抓好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寺山街东段、昌盛路、政府北路、文圣路、人和路等道路路网、排水工程,搬迁改造35KV南徐线高压线路,新上35KV中鲁线等电网工程。积极与韩国食药处、食品工业协会对接交流,探讨以政策支持产业转移方式,引导韩国食品深加工企业来乳山共同开发建设。
  塔岛湾保护区开发建设上,重点完成南北主干道—能源路主路面工程,实现全程通车;推进东西路主干道硬化工程,争取完成全路段路基施工。在此基础上,加快与外招商步伐,与韩国济州岛联合推出“中韩海洋文化体验之旅”互对旅程,推进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围绕韩国信德产业株式会社等企业打造休闲旅游项目。
  产业发展好,服务是关键。乳山滨海新区建立起干部常态化分包项目的机制,实行分包负责人、联络员“1+1”服务模式,干部工地现场办公,及时帮助项目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项目顺利建设当好“保姆”。实行项目手续全程代办服务机制,对项目审批手续的办理情况明细成表,挂号管理,并梳理项目手续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主体,集中解决一批“中梗阻”问题,提高手续办理效率。
  对项目的进展“争分夺秒”,乳山滨海新区通过倒逼推进机制,逐一分析研判在建项目,明确推进计划和时间节点,跟踪督导在谈项目,确定签约开工时间。乳山滨海新区还通过考核激励的方式,定期对项目进行达标考试,按照“享受政策和履行合约相对等”的标准,对项目进度、投资额度、投资强度等条件进行会审,对没有完成约定目标的企业,将调整或取消部分扶持政策。
坚持民生为本 搭建起公共服务圈
  无论清晨、午后还是夜晚,乳山滨海新区处处可闻动听音乐、歌声,时时可见曼妙舞姿。“自从社区新建了活动中心,就算刮风下雨天,大家也不愁没地方排练了。”乳山滨海新区益天社区居民冯蓉高兴地说,银滩基础设施完善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身怀绝技”的居民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原来,在走访过程中,益天社区工作人员得知不少居民爱好文艺,却苦于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去年,乳山滨海新区投资100余万元对益天、碧海苑2个社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配备了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
  享受到同样怡然自得生活的还有在63岁的李俊敏。2009年,从哈尔滨搬至银滩的李俊敏拎包入住到高品质的住宅小区丽城平远国际城。当时,这座占地600亩小区刚刚兴建。然而几年间,这座能容纳9000户居民的地中海式慢生活的建筑群落,已经显露出迷人的芳容。
  步入李俊敏生活的小区,犹如走进了一座风情万种的欧美小镇。音乐喷泉广场上,水花在阳光中随风起舞;园区内花溪美树、精致园林,叠泉水系、氧吧林、主题雕塑公园,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宽敞的小区生活空间里。建筑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让小区处处可观,步步皆景。
  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载体,其配套、功能的完善成为“新移民”需求的集中点。据乳山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由于银滩海景房基础设施配套力度的不断加大,“新移民”持续增多,原本以旅游度假区功能定位划分的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功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为了完善社区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乳山滨海新区启动社区改造升级工作。今年,乳山滨海新区在原有6个城市社区的基础上,还将新增东方社区和大庆社区2个城市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社区服务。
  遵循社区改造以居民为本的原则,乳山滨海新区从完善居民办事场所和活动场所入手,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和活动中心建设。在便民服务上,乳山滨海新区本着“一站式”服务理念,不断拓展社区服务范围,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医保、户籍、计生、有线电视等业务。
  硬件不断升级的同时,软件也不断完善起来,如今在乳山滨海新区,一个电话,可以反映诉求,也可以提供建议。
  经过不断探索,乳山滨海新区已逐步建立起社区事务闭合处理、民情信息分级分类报送等一整套信息受理、办结、反馈制度。涉及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琐碎“小事”都在社区服务范围之内,居民可以24小时随时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我们以‘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为载体,专门开设出‘网上社区’服务板块,分单位设交流窗口,由综治办统一协调各单位回复意见。”乳山滨海新区工作人员说,提升问题办复效率和针对性,“网上社区”畅通民生诉求通道,打造出标准化社区“升级版”。
  开通民生热线、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日、主任信箱和社区书记意见箱……通过多渠道受理和解决群众咨询、求助、建议、投诉,乳山滨海新区着力提升解决民生诉求能力。在便民服务上,乳山滨海新区建立起管委会、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共抓共管的“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明确各责任主体职责范围,由社区组织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导威信高、能力强的业主担任委员,充分发挥业主作用。
  此外,乳山滨海新区建立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根据辖区建设实际,在做好每年两次走访社区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干部常态联系群众,建立健全居民信息档案,制定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工作手册,实行“零距离”服务居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