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因宅基地继承争执十年
法院将案件导入执行异议、复议流程,成功化解纠纷
2015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6月30日讯(记者 刘光斌 通讯员 刘相华) 两兄弟因为父母留下的宅基地还房发生矛盾,虽然其继承比例已由法院判决,但为了获取更多还房面积,当事人不断提出异议。日前,张店区人民法院通过将案件导入执行异议、复议流程管理,成功化解了兄弟二人持续10年的纠纷。
  王氏兄弟系张店城乡结合部的某村村民,父母去世后,因为宅基地的继承问题产生纠纷,2005年,经法院判决,两兄弟按照七三比例予以继承。后来村里要进行开发,宅基地将会予以拆迁还房,房屋价值将会大幅提高,兄弟俩也就较上了劲。哥哥从村里顺利分得了两套住房,也基本与判决书确定的所继承的宅基地面积一致,但他认为涉案的拆迁还房应全归自己所有。
  其间,法院通过不断做双方当事人以及村委的工作,终于在2012年,通过村委的配合、并由公证处进行公证,将剩余面积的一套房产交付给了弟弟,但双方又对拆迁还房面积差额的补偿标准、房屋集资款的退还等事宜产生争议。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访的方式。
  “过去,法院多通过调解化解上访,案件久拖不决。”张店人民法院一位工作人员说,为了化解该案件中的矛盾,今年春节前,张店法院尝试将信访案件导入执行异议、复议案件的流程管理中,执行局召集本案各方当事人进行了公开听证,随即作出裁决,驳回了哥哥的异议。
  哥哥收到裁定书后,写了复议申请书到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但在详细咨询了市法院立案部门工作人员后,了解到本案的判决实际上已经充分查明落实了事实经过,且充分考虑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责、权、利,再纠缠下去也难以改变现实,反而会使亲情进一步淡化。于是哥哥最后选择了放弃复议,最终历时10年的案件画上了句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