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线工人的“火热”生活——
铁轨再热也得不时贴上面
2015年07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沙漠”拉活
  7月13日中午13时30分许,在高铁德州东站的停车场上,数百辆出租车排在烈日下等候拉活儿,砂石铺成的停车场上没有一点荫凉,场内温度达到45℃以上。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手拿轨距尺,不时弯腰趴在近60℃的轨面检查线路状态,一次一次与烫手的钢轨、铁制机具亲密接触……这是7月13日下午2时许,记者见到北京铁路局天津工务段德州车间线路工朱连法时的场景。
  50岁的朱连法是北京铁路局天津工务段德州车间检查工区工长,干了近30年的线路工,几乎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铁路。“天越热,越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朱连法说,夏季高温季节是工务部门防胀的关键时期,气温一旦超过35℃,承载着千里大动脉运输通畅的钢轨一样会因“高烧”而出现症状——胀轨跑道,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为了消除胀轨安全隐患,他们不得不冒着轨面近60℃的高温战斗在一线。
  他们工作时间一般在7:30-14:30,为了不影响铁路运输,繁重的检修工作只能在无列车经过的“天窗点”才能上道维修。即10:20-12:20,12:30-14:30,而这两个时间段恰好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下午2时许,朱连法像往常一样徒步进行线路防胀检查,直逼40℃的高温炙烤着轨面,朱连法不时拿起轨距尺检查轨距、水平;每隔10米便要弯腰趴在轨面上检查线路状态,拧紧螺帽。此时虽不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但没有遮拦的线路充分暴露在太阳的直晒下,再加上两侧钢轨、混凝土轨枕、石碴的存在,轨面温度已近60℃。朱连法挽起裤腿,膝盖下露出两条厚厚的老茧。
  每天8公里的徒步检查,几百次的趴下、站起,重复简单的动作,却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住的。朱连法打趣说:每个月按20个工作日计算,工作近30年以来,自己早围着地球转了一圈半了。本报记者 李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