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秃秃河道将会“呼吸”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打造“海绵”河
2015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据记者了解,为了增加泄洪能力,济南市内的大部分河道已经硬化,但是光秃秃的河道还是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随着“海绵工程”的实施,多条在修和将要综合治理的河道,将进行“海绵工程”改造,让河道不仅能防汛,还要考虑河道的生态平衡。
本报记者 蒋龙龙                  
  为增强防汛能力
8成河道已硬化

  市区内的河道留给市民的印象,一般都是河底和河岸均为混凝土砌成。记者在城区多条河道探访时发现,省城多条河道河底和河岸都被硬化。
  记者看到,羊头峪东西沟、广场东西沟、柳行河、东西工商河的河道、护城河的河道都已经被全部硬化。河底也没有植被,只能在河岸看到栽种的绿化树木。除了兴济河部分河道内河底生长着低矮植被,城区内的大部分河道变得“坚硬”,不能“呼吸”。
  据记者了解,这些河道原先并没有硬化,有些河道还有多种植物生长。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年,市区内的河道都被硬化了,变成了不会“呼吸”的河呢?
  据相关水利专家介绍,省城内的河道8成已经被硬化。由于济南地势南高北低,遇到强降雨时上游来水速度很快,再加上河水容易冲垮河堤,导致周围建筑物受损,因此需要硬化,将城区内的积水快速排出。为了防汛,河道的硬化并不可免,“但是光秃秃的河道还是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海绵工程打造
多条会“呼吸”的河

  据记者了解,济南市水利部门和市政公用部门在整治城区内外河道时已经注意到上述现象。如腊山分洪河、章丘的绣江河、绣源河等河道都进行大规模绿化,在保证防汛的前提下种植了花草,采用了自然河底,更有利于河道的生态平衡。
  根据《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计划》,济南市内外的多条河道将在保证防汛的基础上,实施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济南市排水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整治的龙脊河除道路下及厂区内河段外,其他均为自然土坡河岸,河底未实施铺砌,两岸绿化采用小灌木和草皮方案,建成后能够同时发挥行洪、截污、滤水、渗水、净水等多重作用。“龙脊河不仅能承担东部城区的防洪作用,也将成为一条能呼吸的河。”
  据了解,随着海绵工程的推进,济南市将实施韩仓河、北太平河、兴济河、西圩子壕、大辛河、广场东沟等河道的治理。这些河道将在保证防汛的前提下,多进行海绵工程的建设和规划,在河道内加大种植水生植物,让河道会“呼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