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空气观察团邀请环保局和公众到企业看减排设施。
受访者供图
16日,为防止过量吸入雾霾,不少济南市民都戴上了口罩。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在抗击雾霾的空气保卫战中,一直都有民间环保组织的身影。关注空气质量的民间公益组织“山东空气观察团”,用一年的实践表明,民间力量在监督企业时可做出有效的舆论引导,推动政府部门介入和污染企业整改。不过,主要依靠官方数据的监督还缺乏力度与深度,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有待于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本报记者 魏新丽
□“点到名字请回答”
虽然只有613个粉丝,但是微博号“山东空气观察团”在山东本土的空气质量监督中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1月4日上午11点08分,“山东空气观察团”发布微博:“这么多热电厂开始超标,听说快供暖了,难道是为超标做准备吗?不是经过一年的整改了吗?”同时配上招远市针织厂有限公司、青岛东亿热电厂等六家企业的数据监测图,同时@相关地区的官方环保微博号。
9分钟后,“青岛环保”马上做出了回应,称“即将供热,东亿在检修,已经报批,检修时间为10月6日至11月5日,还有黄岛的明月海藻,到11月15日。”二十四小时之后,5日11点45分,“青岛环保”又回复说:“今天是审批的东亿检修期最后一天。刚查了一下,数据达标了。”而除了青岛环保外,其他被@的官方微博也都进行了回复。
这就是“山东空气观察团”主要的监督方式,通过微博进行网络监督,引起环保部门的关注,通过官方渠道促进企业整改。
“山东空气观察团”的负责人是陈浩然,他同时也是该组织官方微博的管理人。据他介绍,山东空气观察项目开始于2014年12月,隶属于环保公益组织绿行齐鲁,今年年初受到柴静《穹顶之下》的启发,成立了“山东空气观察团”,招募了40多名志愿者,组建了一个协同监督的团队。
陈浩然说,这种网络监督主要依靠官方提供的数据。他每天都会无数次打开一个叫“蔚蓝地图”的app,这上面实时显示山东各地企业的空气污染状况,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而这些数据来源于省环保厅对400多家省控企业的实时监测。打开app,会员们就可以对这400多家省控企业进行监督。
□组织线下污染调查
据陈浩然介绍,团队至今共在微博上点名了105家企业,有75家进行了回复,有16家承诺进行整改。这些污染企业主要集中在热电、玻璃、化工、水泥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有脱硝设施没有建设好、操作不当、设备故障以及工艺不足等。
除此之外,他们也组织了线下污染调查。“每次两三个人左右,为期一周,到各地去看超标企业。跟企业沟通,邀请当地环保局、公众以及环保专家与企业开展座谈会等。”他说,“我们会直接问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
在整个监督过程中,“蔚蓝地图”的作用不可小觑,这是大多数志愿者检测数据的来源。但是,这个平台只能反映省控企业的情况,对于更多的市控及以下的企业,就无法进行监督和观测。
因此,对于更多的观测死角,需要借助普通民众的力量。陈浩然说,对于小企业的监控,完全看不到数据,就只能依靠志愿者来发现和举报。但是现在的40多名志愿者人数依然太少。“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人,拍照发微博@我们。但是现在关注我们的人特别少,建立联系的也就少。”陈浩然很无奈。
□“让公众监督无处不在”
“只有公众参与进来,监督身边的污染企业,慢慢才有效果。”陈浩然说,他希望能够在各地建立小组,从地市到县级再到乡镇。但是目前的小组只有四五个。“作为环保机构来说,人少,关注的面广,跟进起来可能有一些不足。”
民间公益组织要积累人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今年九月份“山东空气观察团”发起的志愿者筹款中,只收到了239人3709元捐款,距9200元的捐款目标差一大半,而这9200元支付的仅仅是志愿者网络通讯费、污染调查交通费以及山东空气观察团各地小组活动会经费等项目,如果进行更深入的调查,还将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持。
另外,山东空气观察团只关注工业污染,但雾霾成因是多方面的,企业排放实际只占雾霾成因的百分之三十。陈浩然说,“检测发现很多企业都是合格的,超标也是非常少,所以并不严重。”关于观测企业对于雾霾治理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陈浩然并不是环保专业出身,其他的志愿者也来源于各行各业。陈浩然说,缺少专业支持也是他们工作中的一个难处。“让公众监督无处不在”,这是山东空气观察团喊出的口号,但是在这个组织的初始阶段,这个目标似乎还略显遥远。如何让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并凝聚起来,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