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粽子
烟台十中九年级四班滕小龙指导教师李成凤
2015年11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端午将至,又是一年粽飘香。而我如家乡飘落的一片树叶,独自在这人声鼎沸的他乡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端午的前一天,偌大的超市里,最显眼的位置上早就摆好了各式各样、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粽子,小巧玲珑的包装,典雅而精巧,陪衬着淡淡的丝竹之音,勾起人无限的遐思。但总令人感觉少了些朴实与厚重,缺少些分量。多了几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华丽与庸俗。
因为记忆中有那家乡的粽子,自家做的,带着手指的温度,糯米做的馅,纯粹,有着独特的甘醇,思之而回味悠长,让人觉得满足。
小时候,每逢端午,母亲总要为我们包几斤粽子来解馋,儿时的端午,因为有家乡的粽子,才显得圆满。那是记忆中家乡长青的四月。母亲只包最普通的糯米粽。糯米是自家种的,已在清水中泡过一夜,粒粒透亮饱满。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则是邻家种的,刚从地里摘下来,还带着些晨露,如同二月的新绿。捧在手心里,心中就多一份喜悦。
一大早的家乡,匍匐在大地上的矮平房,炊烟袅袅,驾着清风随意摇摆到了蓝得能滴出水的天空。母亲放下所有的杂事,换一身新衣,将早就备好的粽叶与糯米称量好,码放得整整齐齐。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将糯米一点点放入,直到装满整个“漏斗”。尔后,用筷子一点点扎好,力道掌握得恰到好处,稍不注意就会扎破粽叶,前功尽弃,再用粽绳系紧。一系列动作完成得舒缓而娴熟。早晨的雾霭还未完全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
我蹲在母亲身边,痴痴地看着,母亲的嘴角上扬,微微的笑意在眉目中铺展,流溢,额头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一旁包好的粽子码放在一起,使我幼小的内心里腾跳着喜悦。端午,因为有家乡的粽子而美丽。
粽子煮好了,打开锅盖,蒸汽立刻携着淡淡的清香席卷了整间屋子。醉人的香气冲出房门,在院子中间氤氲开来。等不及变凉,下手捡肥厚的一个,剥去有些黏手的粽叶,轻轻咬一口,第一口是粽叶的清香,第二口,饱满的糯米在口腔中舒展开来,口舌生津,唇齿飘香,凝聚的是一份自然天成,飘逸出的是一份淳朴,真实的清绝品格。
如今,家乡的老屋已不复存在。每年端午,只能在超市中随便买上一点粽子,算是对传统勉强的继承。令人感觉有一丝空旷和苍凉。我站在高大的冷藏柜前,脚步迟疑,心却游离到百里之外的家乡。
端午节,因为有家乡的粽子,才显得完美无缺。童年,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而令人回味无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