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保障房项目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
26栋楼房已全部开工建设
2015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1月21日,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循环产业园区公租房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200多工人分布在不同的工区流水作业,3部桩机正在打桩建设。“目前”该项目负责人李玉强说。循环产业园区公租房项目是该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该区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来建设,开工建设了循环产业园区公租房项目、滨州港海港港区公租房项目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逐步形成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多元住房保障体系。
  本报记者 谭正正 通讯员 张秀华

公租房项目满足外来人员住房需求
  随着滨州港和北海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该区外来人口达到2万多人,但住房问题成为困扰外来人员工作和生活的一大难题。“公租房项目主要是为园区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我们还配套建设了餐饮、购物、医疗、金融等服务项目。”李玉强说。
  据了解,循环产业园区公租房项目年度新建目标任务1500套,实际开工1524套。该区注重项目建设质量,严把材料进场关,所有工程材料必须按规定取样送检;关键部位、隐蔽工程进行监理旁站;每周例会和专题会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抢工期、赶进度,将在冬季停工前完成6栋楼的主体结构,其余完成基础砌体及回填土施工。
棚户区改造注重征询村民意见
  “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冬天还有暖气,这是好事,只要评估合适,我们非常乐意搬迁。”该区马山子镇北瞿阝村村民张洪竟说。
  据了解,该区自今年起,将用三年时间对岔尖一村、岔尖二村、北瞿阝村等8个村庄进行征收安置。采取城市社区集中安置办法,进行合村并居,异地安置,先建后拆,建设岔尖生态渔村、福海佳苑、滨港花园3个安置社区,惠及群众3518户,12031人。
  该区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注重征求村民的意见,倾听村民们的想法,并组织区直有关部门、马山子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棚改涉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共60人次,分赴德州、烟台、威海、潍坊等地考察学习,把外地的经验和本地实际进行结合,制定出台了《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同时,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各村实际,本着村民自主自愿的原则,为了真正的让利于民,造福群众,制定了极其优惠的棚改政策。
  “按时签订协议及搬迁的仅奖励就达近8万元。安置社区全部在起步区最好的地段,楼房为大产权。入住后1至3年报销物业费和取暖费得50%,第4至6年报销25%,解决群众住得起的问题。回购楼房价格低于成本价格400元,交付标准高,全部达到直接入住条件。”该区工作人员孔琳雪入户向村民讲解政策。通过出动宣传车,工作人员上门讲解等多种方式宣传棚改政策。
  “棚户区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确保公开、公正,我们依法选定了评估公司,成立了由国土、房屋征收、评估、马山子镇等机构工作人员组成的勘测丈量组,对被征收范围内的房屋、附属物及宅基地进行调查、勘测和丈量。”该区马山子镇镇长冯国建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