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地讨论“地铁哺乳”更显文明
2015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随着整体性的社会进步,对于公共场所行为文明的标准,肯定是分歧越来越少,共识越来越多,只不过达成一致是个漫长的过程。此时需要公共空间里的讨论,也需要相互理解、鼓励讨论的宽容心态。

 评论员观察 娄士强
  近日,某公益组织的官方微博批评一名年轻妈妈在北京地铁哺乳是“公共场所裸露性器官”,这种说法引发网友声讨。面对不断发酵的事态和一边倒的质疑,该官微删除了上述微博,并于29日凌晨两次表示道歉,“从今日起本微博暂停使用,闭门思过。”
  按照该公益组织的解释,发布微博的初衷是呼吁大家讨论“公共场合是否适合无遮盖哺乳”。若是一开始就使用类似的表达,或许也不会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按理说,有关公共场合的行为是否文明,拿到公共平台来讨论,让持不同意见的人各抒己见,并没有什么不妥,在平和的讨论氛围中,有观点的交锋才可能达成共识;即便一时难以形成一致,以讨论换取相互间的理解,也是一件好事。
  就拿地铁上哺乳来说,其实就是一个“是否遮盖”的小问题。很多人都知道,婴儿的需要不被满足,必然哭闹不止,母亲在公共场所哺乳安抚,也是不得已的。话一说开,即便尚未婚育的青年看到此类场景,也不会大惊小怪;至于带孩子的母亲,考虑到周边人的感受,也会注意遮盖一下。这就跟之前一些行为引发的讨论相似,比如在公交车上跷二郎腿,或是在饭馆里大声说话,很多时候,当事人自身或者有难处,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打扰到别人。他们需要的不是强硬的指责,而是善意的提醒和宽容。
  事实上,指责年轻妈妈地铁哺乳的那家公益组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用词太过激烈,还加上了“北京地铁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这样带有歧视性的表达,由此引发一边倒的质疑也就不足为奇了。虽说该组织后来表示,微博是转发而不是原创,但别忘了,即便仅仅是“引用”,也是能够体现出态度来的。而后续网友的声讨,有不少也是带着情绪的,类似“没事拍女人奶孩子”、“博主不是吃人奶长大的”等表述,更像是人身攻击,把本是围绕行为文明展开的一场讨论,生生地用一种不文明的方式带离了主题。
  平心而论,在公共场所,人们对一些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在地铁上喂奶,未必有那么不堪;而对此看不惯,也根本上升不到“不懂人事儿”的高度。现在人们的交往日益密切,不同身份、不同生活习惯的人,难免会在地铁这样的公共空间里碰面,要想避免引发矛盾冲突,就需要针对哪些行为是否文明加以讨论,能达成一致最好,有助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文明;就算各方没能达成共识,起码能了解一下他人的想法或难处,多些相互理解。
  随着整体性的社会进步,对于公共场所行为文明的标准,肯定是分歧越来越少,共识越来越多,只不过达成一致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此时需要公共空间里的讨论,也需要相互理解、鼓励讨论的宽容心态。其实就像网友建议的,如果地铁车厢里有专门的哺乳空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正像那个没有哺乳空间的地铁车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