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天,飞机起飞前先“洗个澡”
山航完成今年首场除冰保障工作
2015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机务人员正在对飞机尾翼进行除冰。
     11月24日,济南迎来今冬首场降雪。纷纷扬扬的雪花如鹅毛、如棉絮,连续飞舞了两日,将饱受雾霾困扰的泉城擦拭一新。许久不见的雪后蓝天使不少人心中的阴郁一扫而空。然而,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战完雾霾迎冰雪,新一轮的挑战袭来,紧张的除冰工作迫在眉睫。飞机为什么要除冰?除冰又有什么讲究?
本报记者 杨万卿    
除冰: 给飞机洗个澡
  没有雪的冬天是有缺憾的,但雨雪纷飞的日子却给有出行需要的人造成了不便。如果霜、冰、雪附着在飞机上,飞机就无法起飞,需要在机务大哥的服侍下先“洗个澡”。
  11月24日早晨8点左右,当出港航班陆陆续续起飞后,济南遥墙机场下起了密集的小雪。为了保障航班安全运行,山航开始对当天上午的航班实施除冰雪作业。除冰车上的高压水枪向机身喷射除冰液,看起来好像飞机在“洗澡”,平均两台除冰车完成一架波音737机型的除冰,通常只需要四五分钟。
  只见除冰车在各个机位间闪转腾挪,除冰车吊篮在除冰操作员手中操作自如。默契的配合与熟练的操作下,机身上的冰雪很快被除冰液融化,一架架飞机焕然一新,平安出港。没有操作除冰车的机务人员则在除冰车保障间隙,轮流给除冰车加液,不一会儿,一辆辆除冰车又精神饱满地回到机坪上继续战斗。最终,经过机务工作人员有秩序地应对,2015年冬季山航在济南机场的首次飞机除冰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众所周知,飞机除冰是每年冬季民航运行保障的重点工作,除冰效率的提高能确保航班正点率,提升服务品质,除冰质量的好坏也关系到飞机安全运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效的保障并非一朝一夕可得,成绩的背后是机务工作者长期的准备和付出。
  山航工程技术公司技术部工程师王波涛向记者介绍,对飞机的除冰雪工作,大约提前小半年就开始准备。每年的七八月份,工程技术公司就开始为冬季除冰雪作业做事无巨细的准备:从除冰液的采购,除冰作业的培训,除冰设备的维护保养,到除冰标准的修订改版,除冰人员的复训、现场演练,甚至外站机场的准备工作,都要在冬季首场降雪来临前完备。山航工程技术公司以科学的管理方式,积极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了今年的第一次除冰保障工作。
除冰半小时内就得起飞
  鉴于航空运输业的特殊性,为保障旅客安全出行,民航局针对飞机积冰出台了相关的规定,明确指出:当有霜、雪或者冰附着在飞机机翼、操纵面、螺旋桨、发动机进气口或者其他重要表面上时,需要进行除冰工作,否则任何人不得使飞机起飞。
  王波涛向记者解释,针对飞机的除冰雪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从专业角度来说,飞机外表面的冰雪霜污染会使飞机的气动外形产生变化,即使极少的霜也能够造成阻力增加、升力减少,严重时会引起飞机失速。飞机受污染会导致操纵效能降低和起飞离地过程中出现非指令迎角变化和滚转,使飞行姿态难以控制,影响飞行安全。积冰的分布不均衡可能破坏飞机的安定性,致使飞行进入不稳定状态。所以飞机维修人员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对飞机进行除、防冰作业,以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
  除了利用除冰液的除冰方式外,王波涛告诉记者,国外也有采用红外线除冰法,利用集束式安装的大功率红外发生器发射的红外线照射到飞机身上,加热机身融化冰雪来实现除冰作业。
  需要注意的是,飞机的除冰工作有时在雪后进行,有时却是在下雪过程中进行的。而喷洒了除冰液后的飞机,如果长时间不起飞,就会面临再次结冰结霜的情况,因为除冰液是有保质时长的。“除冰液的保质时长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除冰液类型、机场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外界温度等。”王波涛提到,给飞机除冰最怕遇到的天气就是冻雨,除冰液的保质时长会不可避免地缩短很多。
  据王波涛介绍,目前,国内统一使用的除冰方法就是向机身喷洒除冰液,进行除冰与防冰工作。“如果积雪较多,为了节省除冰液,操作员都会先把积雪推下机身。然后依靠除冰车向机身上喷洒除冰液。除冰液分为好几种,分别具备除冰优势和防冰优势,山航把两种分别具备除冰和防冰优势的除冰液结合使用,除冰后的保质时长能达到半小时以上。当然,如果飞机迟迟不能起飞,一旦超过除冰液的保质时长,新一轮的除冰工作就要开始。所以为了节省人力物力,除冰工作前运控、机组和机务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一定要做好。”

除冰液不能“囫囵”喷
  很多人以为,既然有除冰车和除冰液这两种设备,训练好专业人员直接操作,进行机身除冰雪工作就可以了,听起来也不是很难嘛。其实不然,飞机除冰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既需要多部门协调,又要确保除冰工作不伤害机身,其实是一项需要相当仔细的工程。
  王波涛介绍,飞机除冰首先有“站位”的要求,除冰车距离飞机的位置都是“定点”的,而且也有固定的路线:在喷洒除冰、防冰液时,除冰车应从左一号登机门开始绕飞机一周,使飞机始终位于除冰车的左侧。绕行时,注意低速行驶,不能急转弯和急刹车。
  “不同时间、不同机场的资源配备并不平均,一般来说,山航一架B737飞机的除冰工作都配备两台以上的除冰车,但配备一台除冰车的情况也有,除冰大概需要7分钟。每次除冰的操作人员包括开除冰车的司机、吊笼里的操作员以及1到2个指挥员。”
  其次,除冰液的喷洒并不是泛泛进行,飞机上有很多部位不能喷洒除冰液,都需要操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绕过。“不能喷洒除冰液的部位主要有驾驶舱风挡和客舱窗户;操纵面的平衡腔内;空速管入口和迎角感应器内;动、静压管和孔;发动机和APU进气口,起落架和刹车等部件。”王波涛说。
  另外,在进行除冰工作前,机务操作人员必须提前与机组人员打好招呼,关闭飞机的引气、空调,设置除冰构型后,除冰才能进行。
  虽然首轮降雪天气已过去,山航的除冰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但冬季还很漫长,除冰工作仍是“持久战”,为了旅客能够顺利与家人团聚,机务工作者全都士气满满,早已准备好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