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历城区实验小学的师生在会上进行主题课程展示。
通讯员 王淑卿 摄
历城区实验小学校长郭淑慧在会上分享课程整合经验。
通讯员 王淑卿 摄
12月5日至6日,山东省课程整合研讨暨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现场观摩会议在山东大学举行。两年前,历城区实验小学启动课程整合与改革,将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六门课程整合形成了一门全新的A、B主题课程,转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飞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重复率达50%
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大家都不陌生,但A主题课、B主题课呢?在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这两门课列在了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课程表中。主题课是一门在其他学校里见不到的课程,是该校整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后的全新课程。
山东省课程整合研讨暨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现场观摩会议召开。现场,历城区实验小学校长郭淑慧和多名学校老师分享了他们的课程整合经验。
按照要求,中小学校要开设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从2013年暑假开始,历城区实验小学尝试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共六门课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课程——主题课程。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目前使用的地方课程、国家课程之间,课程目标重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现象严重。”郭淑慧介绍,三至六年级的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这三门课,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这三门课的交叉重复率达50%。
另外,学校对三至六年级的15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喜欢语文、数学、英语的分别为60%、54%和26%。而喜欢科学、品社、综合实践以及地方课程的占比仅为19%、9%、3%和4%。
“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很低。究其原因,内容重复、教师兼课导致质量下降、授课方式单一等让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郭淑慧说,碎片化的课程,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凌乱而破碎,因此学校决定对部分现有课程进行整合。
原有的六门课程
整合成一门综合课
2013年,郭淑慧带领老师们在学校尝试进行课改。他们以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体,将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全部打碎重新糅合。
“先整合教学目标,再整合内容,不降低课程目标,不减少课时量。”他们一一找出上述六门课程中交叉、重复的部分,做好记录,形成了教学内容重合部分一览表。
之后,对重叠交叉的内容进行分析、统计,依据主题课程总目标和年级目标,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个主题板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全新的课程——主题课程。
另外,《传统文化》中的诗词诵读等内容并入语文的古诗文诵读中。音乐、美术的相关内容并入相应年级的音乐美术教学中。
转变教学方式
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整合,A主题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主线,B主题课程以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为主线。”郭淑慧介绍,主题课程的课时总数是在整合几个学科的基础上确定的,主题课程每周6课时,AB主题各3课时,其他剩余的课时给了校本课程。
“不单纯是整合了课程,还转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郭淑慧说,“主题课程让我们在自主实践和探索中学到了比普通课堂更多的知识,也让我们收获了成长、快乐和自信。”学生杨雯钧说。
“主题课程的实施,让我和学生从书本的平面历史走向了活生生的立体历史。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眼界也打开了。”张秀华老师说。
据介绍,2014年,主题课程获得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一等奖。如今,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三至六年级的A、B主题课程体系,形成了主题生成课、方案制定课、方法指导课、实践探究课、汇报交流课、反思评价课等六种基本课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