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条排水管道入地疏导雨后积水
今后火炬路远离雨后内涝
2015年1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施工期间,火炬路可保持正常通行。本报记者 公素云 摄
     本报济宁12月6日讯(记者 公素云 通讯员 武均均 田路路) 6日,火炬路与洸河路路口南200米处设起施工围挡,这是火炬路雨污分流工程第一标段开挖的首个工作井。火炬路雨污分流工程施工范围北起洸河路,南至北湖段,全长4.5千米的火炬路地下将新铺两条雨水管道和两条污水管道。
  火炬路雨污分流工程采用地下顶管的施工方式。施工路段共分为两个施工标段,第一标段为洸河路至公铁立交,第二标段为公铁立交至任城区检察院。两个标段施工将同时展开。
  按照施工设计,在原有排水管道的基础上,火炬路东西两侧将各增加1条雨水管道和1条污水管道,由此一来,整个火炬路地下将新增加4条排水管道。
  为增加排水容量和雨水汇水速度,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上也进行了特别的安排。“原来的雨污合流管位于地下约1.5米,新铺设的管道将位于地下4米,增加落差提高汇水速度,同时雨水管道内径最宽处达到1.5米,容量大大增加。”第二标段工程项目经理李绪堂说。
  据介绍,新铺设的雨水管道内径为0.8米—1.5米,并且增加了管道的重力高层,管道倾斜形成高差,增加汇水速度。新雨水管道铺设后,路面每隔40米将新设一处雨水收集井。
  “建成后,火炬路地下新增的两条雨水管道将分别接入太白东路雨水泵站和澳门东路雨水泵站,并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一个贯通的整体,解决火炬路雨后积水问题。”任城区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处道路科负责人皮常青说。
  长期以来,火炬路饱受雨后积水问题的困扰。火炬路地下原有两条雨污合流管道内淤积且部分管道不通,易形成内涝。同时,随着火炬路沿线居住人口的增多,原有的地下排水系统已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从去年起,任城区城市管理局对火炬路进行现场调研、勘查,并且对地下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启动火炬路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预计整个工程需要4—6个月。

 相关链接 
地下顶管施工 降低交通影响
  为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火炬路雨污分流工程多次调整施工方案,由路面开挖调整为地下顶管。每个标段在施工时仅有一个工作井和一个接收井。
  地下顶管需要开挖工作井,将管道逐一顶入设计轨道内。工作井之间不超过200米,仅第一标段预计需要连续开挖30余个工作井。为了减少地面围挡数量,所有工作井待上一个工作井填埋恢复后再进行开挖,千余米的施工标段内将只有不超两个的工作井。 
  在单向4车道的火炬路上,围挡只占据车行道外侧的两条慢车道,另外两个车道保持了正常的通行。路段不封闭并减少地面工作井数量,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据了解,虽然地下顶管的施工方式减少了路面开挖和对交通的影响,但同时增加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工艺复杂对工期也造成一定影响。
  “通过对施工方案的调整,施工带来的交通影响将到了最低,但施工段仍会对居民正常出行带来少许影响,希望市民能够理解和配合。”皮常青说。
   本报记者 公素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