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法 和而不同
2016年0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专家众说“中国人物画的走向”
  2月23日,“中国人物画的走向”丙申新春座谈会在齐香斋艺术馆举办,于新生、王胜华、王法进、李兆虬、李勇、张宜、林兵、曾昭明(按姓氏笔画排序)等多位画家及评论家、收藏家以岳海波、梁文博、韦辛夷的人物画展为起点,就“新时期中国人物画的当代走向”问题展开热烈研讨,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提出了各自对人物画在未来发展走向的新观点与新看法。作为研讨会主持人,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杨枫对岳海波、梁文博、韦辛夷三位艺术家的人品、画品做出极高赞誉,他指出,岳海波、梁文博、韦辛夷三人是山东优秀的人物画家代表,通过对他们的创作情况进行分析、解剖,并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角度对新时期人物画的走向问题进行研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曾昭明、王胜华作为花鸟画家代表,从自身对中国画的理解上谈了自己的看法。曾昭明提到,岳海波、梁文博、韦辛夷三位画家都是年逾六十,从年龄上看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创作阶段,从综合素养上看也都具有十分优秀的审美品质,所以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既有主旋律意识,也有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思考,而这也应该成为整个画家群体都应该具备的品格与面貌。王胜华总结了我省画家的几个特点:一是味儿正,即主旋律意识强;二是关注生活;三是注重多方面修养的提升,从整体上看,我省的中国画发展趋势依旧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同样来自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李勇和于新生则分别用三点概括人物画所具备的特点。李勇提出,人物画创作需要具备真感情、真性情和真技法,不假思索、真情流露应该是每个画家应该有的创作状态。于新生则认为人物画创作需要具备思想、形式、功力三要素,形式是作品的外表,思想是指导画家艺术创作的观念,形式和思想最终通过功力表述出来。
  青年画家张宜细数自己29年来学画生涯中,岳海波、梁文博、韦辛夷三位老师对自己艺术创作上的教育与帮助,他认为中国人物画走向问题,并不是一代两代人能梳理清楚的,青年画家应该努力接受老一辈艺术家的教导,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只管静静的浇水、施肥、接受阳光,最终自然会有结果。
  研讨会持续了三个小时,各位画家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最后,岳海波从自己的人物画作品出发,提出了几点问题:有技术少观念,有形式少内容,有人物少形象,有躯壳少灵魂,重客观少表现。他认为,画家总是在一个舒服、安全的地带去画,发现问题后却不想难为自己,这是个人问题也是画家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人物画乃至中国画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突破这种安逸状态是关键。梁文博则通过梳理中西方人物画发展历程,分析人物画相比于其他画种更加强调社会性,人物画离不开“人”这一社会载体,这既是对人物画的约束,也为其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韦辛夷最后总结到,人物画是一个不断折腾、耐折腾、还要继续折腾下去的画种,人物画到底该怎么走,众说纷纭。在他看来,人物画需要从精神和技术两个层面发展,从精神层面上看,要关注现实,与时代同行,关注心灵;从技术层面上看,要注重借鉴新的艺术,借鉴西方艺术,借鉴民间艺术,拓展笔墨表现力。最后,韦辛夷用《西游记》中四个人物意象来概括中国画发展所需要的精神:一要有唐僧的执著、担当精神,二要有孙悟空的创新精神、敢于破除迷信、打破权威,三要有猪八戒的接地气、热爱生活的精神,四要有沙和尚任劳任怨、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    (刘莹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