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文/酆鸿
一阵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催促着丙申春天的脚步,我坐在屋内,陪着母亲聊天。突然,锣鼓响起,我知道,舞麒麟的马上开始了,而提到酆家舞麒麟,我印象最深的当数麒麟抬头。
记得儿时春节,在老家一带,最热闹的就是看舞麒麟。在铿锵的锣鼓声中,在围观群众的期盼之际,只见那额头满是青绿色花纹的菱角,菱角后是用麻线染织成绿色的鬃毛,菱角下凸起的鼻子两侧的上方,两个拳头大的空隆(麒麟眼睛,舞者用以看路),下边是大大嘴巴的扁鼻狮形的麒麟头抬起,露出上下两排锋利雪白的牙齿,和一张鲜红的舌头,儿时的我每每见此,就会吓得一个劲的后退。
麒麟抬头,是麒麟出场的第一个亮相,也是考验扮演者是否有真功夫的时候。我的童年,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过年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迎祥纳福,在我五伯父的倡议指点下,停了近三十年的舞麒麟,又重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舞麒麟需要场地,那时候,大街是土路,坑坑洼洼,不好演,在锣鼓的陪伴下,我的堂兄们披好麒麟,赶到韩集小学的操场上演出。那时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得都是人,一个麒麟抬头,叫好声、掌声,锣鼓声连成一片,响彻云霄。
舞麒麟是个消耗体力的重活,非年轻力壮者不行。听父亲说,我祖父是个舞麒麟的行家里手。过去兵荒马乱的,酆家麒麟很少演,以致在韩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没人会演麒麟头,祖父年近花甲,不得不再次披甲上阵。虽然此时祖父已蹦跳不多,但演的仍然威武生风、活灵活现。祖父舞麒麟,至今还是我们这一带老年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次演出之后,祖父感到身上的重担,这门技艺不能在他手里失传了,硬逼着我的五伯父学会了舞麒麟。而此后,由于各种运动接踵而至,麒麟没的人舞了,麒麟套也成为破除的对象。在红卫兵小将找出一对麒麟套兴高采烈地去破四旧的时候,祖母冒着生命危险将另一对麒麟套扔进了猪圈,才有了改革开放之初舞的这对麒麟。
我也曾问起酆家舞麒麟的来历。二十年前,听耄耋之年的大伯母讲,她一进酆家就有,也不知道哪个老爷爷操办的,只听说麒麟是吉祥的象征,用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随着时间的流失,这对经历沧桑的麒麟破旧了,上世纪末,会木工手艺的父亲主动把那对麒麟头重新上色,又重新置办了更加结实耐用的麒麟套,那对麒麟又焕发了青春,麒麟抬头,更有精神。
进入新世纪,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进步,年逾古稀的父亲决心再做两套麒麟头。经过一年多的近四百个日日夜夜,到2002年春节的时候,锣鼓一响,六个麒麟同时抬头,引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六奶奶,鸿叔,舞麒麟开始了,快去看吧。”侄媳妇的喊声将我唤醒,我忙扶着母亲,走向门外,只见崭新的柏油路面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三对麒麟在宽敞的柏油大街上欢快地舞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