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赤字保减负”应得到响应
2016年03月07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谭浩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6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适度扩大财政赤字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以增赤字来保减负,是个新提法,即便近两年来赤字都在扩大,也没有明确提出用扩大赤字的方式来减轻企业负担。新提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央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说明了中央已经在下决心处理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关系,中国经济才能够真正步入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轨道。
事实也是如此,在经济形势较好、宏观环境较优的情况下,企业还可能在沉重的负担面前艰难生存。而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和环境的恶劣,特别是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协调,这些负担就有可能以乘数效应的方式,使企业难以生存。相反,这些资金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手中,却又产生不了效率,甚至会成为挤压经济、挤压企业的负能量。
中央以增加赤字的方式来给企业减负,可以说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提供了最大的支持。纵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足以说明中央在这方面的决心和信心。接下来需要做的,一方面,就是要确保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能够全部转化成企业的发展动力,而不是赤字增加了,负担却没有减轻,而是被地方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截留了。另一方面,除了中央拿出给企业减负的行动来之外,地方及其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如何拿出行动来呼应中央的决策,也出台一些减负政策和措施,尤其是银行,能否把融资成本降下来,对企业能否走出困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状态,已经没有什么退路,唯一的办法,就是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中央已经用增加赤字的方式来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提供支持和帮助了,地方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出更多行动来呢?银行又有什么理由不把融资成本降下来呢?再者说,企业不活,经济如何能活?企业不兴,政府财源何来?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道理。
以增加赤字来给企业减负,彰显了中央发展经济的决心和信心,这样的决心和信心,理应有效传递到地方政府,传递到金融机构,得到方方面面的响应。任何的梗阻或短板,都有可能化解以赤字换来的减负之力。(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