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国企形象,传播石化好声音
胜利油田每月将举办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
2016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顾珍时
  3月23日,30多名油地居民和热心网友受邀参加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公众代表通过近距离参观学习,共同领略油田在勘探开发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智慧油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始终坚持‘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的理念,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据了解,从今年3月起,油田将通过每月举办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形式,邀请更多的市民了解一个智慧的、绿色的、安全的中国石化崭新品牌形象,共同传播石化好声音。

  在科技展览中心,代表们感受柔和的电流。
  增加科普信息,内容更接地气
共同探究石油工业发展

  3月23日上午8时,在卡通形象代言人“油迪”的欢迎下,30多名公众代表首先参观了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在这座集石油地质、科技博物鉴赏、科技科普展览、科技成果演示、技术、知识、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共同探究石油工业的发展。
  从浩瀚的宇宙到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从华八井的诞生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辉煌历史,从胜利油区复杂的开发环境到多类型油藏开采工艺的形成,从陆地勘探到向海洋勘探迈出的第一步……代表们在工作人员详细地讲解下,感受着胜利油田的辉煌历史和石油工人执着创新的精神。
  “石油能干什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在智慧小课堂上,这是讲解员向公众抛出的第一个问题。“石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粮食收割需要石油,物品运输需要石油,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和身上穿的衣服都含有石油成分。”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退休职工盖艺林的精彩回答赢得了参观者的阵阵掌声。
  当天下午,在中石化胜利培训学院举办的智慧小课堂上,内容丰富的视频短片让代表们了解了石油与生活的关系,而互动游戏又加深了人们对石油行业的认识。随后,在胜利油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工作在这里的老师利用采油、钻井、集输等不同专业的仿真模拟系统,以动画的形式演示了石油勘探开发和集输的全过程,增强了公众对油田的了解。
  “通过这次参观,我为自己是名油田职工感到骄傲。”运输总公司职工宋佳由于工作原因,平时与钻井、采油等工种接触较少,因此她对石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在她看来,形式内容更接地气的科普知识不仅让她能够理解油田开采、输送、冶炼的过程,更能体会到油田勘探开发50多年来的辉煌历程。
智慧油田建设初见成效
科技创新频获公众点赞

  在为期一天的活动中,主办方还组织公众参观现河采油厂河50丛式井组、郝现采油管理区等采油一线生产单位,充分让公众了解胜利油田在科学发展、绿色低碳、信息化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当公众走进郝现采油管理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实时显示油井生产动态的9个高清显示屏,油井生产参数等数据均可以通过生产指挥中心实时录取。这让不少代表对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下的新型油田生产模式感到“震撼”。
  据了解,油公司发展之路是胜利油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四化”建设是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支撑。2013年,郝现采油管理区同其它4家单位共同被油田列为“四化”示范区。如今,信息化建设不但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巡井、采集数据等工作,同时为开展提质增效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是不敢想象科技发展给油田生产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公众代表杨玉科在参观两处基层单位后感触很深。他说,在河50丛式井组生产现场,他们仅靠地面0.042平方千米的面积就控制了地下3.5平方千米的含油面积,这不仅改变了以往占地多、井口散的传统生产方式,同时还能以绿色低碳的理念打造出城市中的绿色工厂。
  据了解,在中国石化启动“公众开放日”3年时间里,先后有62家企业积极开展此项活动,不仅拉近了企业与公众的距离,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石化=污染”的错误认知。
  “今年,胜利油田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面向世界、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公众,让社会公众了解一个充满智慧、安全、绿色的油田。”油田党委宣传部相关人士称,3月份起,油田将每月举办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有兴趣的市民可以通过微信报名的方式参与其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