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即将出炉
老城重点区域推行错时停车
2016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24日讯(记者 李榕 通讯员 望理想) 日前,“德州市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在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招标,中标单位将根据德州城市发展编制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对停车产业化、停车管理与收费、智能化停车系统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和相关建议,缓解停车难现状。该规划预计5月底正式出炉。
  据悉,到2015年德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1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35.9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规划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和高铁新区;相应的河东新区以各类公共设施和工业用地为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和西部。总体上城市向东重点发展,规划初步形成老城区、河东新区、高铁新区三区发展态势。近期重点建设地区,包括天衢东北物流城、河东新区南部综合服务区、高铁站核心区。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州市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停车设施供给结构严重失调,布局不合理,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从市民平日拨打12345市民热线情况看,除了有市民投诉车辆随意停放导致交通堵塞,还有市民反映因小区、公司附近停车位少,公共停车位一车占两位等原因,导致车辆无处停放。而市民反映的道路停车难路段多集中在汽车总站北门门口(东风路)、德城区建设街(建设街小学门前的道路)等处。
  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停车资源,德州将编制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本次规划范围为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即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西起冀鲁省界,东至德州东环路,南起南外环,北至二屯工业园,总建设用地153.1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将遵循节约利用资源、设施差别供给、停车需求调控管理等五大原则予以规划。其中,将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推动立体化停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大力发展停车换乘系统;逐步形成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为辅、占道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等。
  此外,将针对老城区范围内重点商业商务地区、大型医院和学校等现状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重点地区停车设施进行梳理、调查,详细分析供需缺口;提出住宅区与周边商业办公类建筑错时共享利用设施、规范停车收费和秩序管理、使用机械式停车设施、停车诱导设施等措施。
周六来参加 春季招聘会吧
  本报3月24日讯(记者 李榕) 3月24日,记者从德州市人社局了解到,3月26日上午,山东省2016年春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招聘活动暨德州学院2016年春季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德州学院体育场举办。
  本次招聘专场由山东省人社厅主办,市人社局和德州学院承办,地点设在德州学院体育场,举办时间为3月26日(星期六)8:00-12:00。招聘会岗位涉及教师、卫生、金融、保险、财会、文秘、技工以及销售、经营和管理岗位等多个行业或专业。届时将有德州、聊城、滨州等周边地市高校毕业生前来参加双选活动。
  本次招聘会招聘单位和求职人员入场全部免费,主办方为招聘单位免收会务费,免费提供摊位,免费制作展板,免费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免费委托代理招聘。当日下午,举办方为用人单位提供举办专场招聘及进一步洽谈交流的场所,用人单位可在招聘会现场向举办方申请使用。
遏制家暴法律要硬起来
  14岁的小渺(化名)是德州市第九中学的一名学生,3月19日晚,小渺因为与后妈顶了句嘴,惹得亲生父亲不高兴竟然拿酒瓶暴打,无奈之下小渺光着全身跑向小区门口大喊救命,幸亏门卫保安及时相救。这次家暴导致孩子身体多处部位受伤缝针,最令人错愕的是,酗酒的生父虐打孩子已是家常便饭的事儿,留下心理创伤的无辜孩子还要继续待在家里默默忍受(详见本报3月24日C04版)。
  又见家暴横行!这次受伤的是一个花季少年,生父的残暴令人发指,孩子的遭遇让人愤慨,消息一经报道,即刻引来了如潮的批判声。值得关注的是,公众在“讨伐”施暴者的同时,也对受害者发出了声援,有市民称愿意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也有人表示想要提供法律援助。从单纯的感性声讨,到得当的理性帮扶,这些变化令人欣喜。不过回过头来还需反思,家暴频发究竟为何?我们又该如何遏制?
  反对家暴,首先要根除“家事”观念。长久以来,家暴在民间常被定性为“家事”,在“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受害者往往为了维持家庭稳定,做出牺牲被迫变成沉默的羔羊。其实,反家暴不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而家暴往往会给受害者留下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特别是孩子若成长在家暴的环境下,有可能会埋下仇恨的种子,养成以暴制暴的意识,最终给社会和谐带来危害。
  与此同时,反对家暴,更要倡导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可喜可贺的是,今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它明确设立了人身保护令制度,这意味着遏制家暴从此有法可依了。当然,有了新法规保驾护航,能否让家暴成为过去时,关键还是要看执行,特别是有关反家暴法有效施行的配套措施建设也要跟上,期待有关部门拿出决心和策略。
  我认为,面对家暴,我们自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受害者勇敢站出来对暴力宣战,要知道纵容只会造成更深的伤害,软弱只能带来更多的放肆。只有让施暴者得到合理的教育和惩罚,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家暴的发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