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对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探究
淄博十一中学地理组徐尚全
2016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效课堂的实现,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不同潜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同一教学目标,由多位教师独自备课,面向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教与学的比较是同课异构具有的特征之一。
  同课异构对于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提升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015年10月笔者在天津静海一中参加了“五校联盟”的同课异构交流活动(五校分别指天津静海一中、天津大港一中、山东沂源一中、山东桓台一中、山东淄博十一中),在课前的备课中、课堂的实践中、课后的反思中都受益颇深。 
  一、在前期备课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二、在对比中促进有效课堂的建设;三、在反思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同课异构能够为教师搭建从教学通向研究的桥梁,使教师的专业技术得到极大提高,进而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建设提供了可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