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成本效益压力,东胜滨南管理区寻找突破口
技术革新,“歪脑筋”变创效利器
2016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生产开支却大幅缩水。今年以来,面对低油价给成本效益带来的双重压力,胜利油田东胜公司滨南采油管理区剑走偏锋在生产中动起“歪脑筋”。“起初依托‘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关停无效益油井,可从长远看,要想从根本上降本增效扩大盈利空间,技术革新才是突破口。”滨南采油管理区经理刘春光称,通过采取系列措施,今年上半年该管理区便实现创效76万元。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于佳 李双领

  
“两字之差”找奥秘

  二级减速器在油田生产一线并不鲜见,主要通过它降低油井电机运转速度节约电费。今年年初,滨南采油管理区也将这套设备用在35口低产低效井上,见效明显。
  就因为一次机缘巧合,他们对二级减速器的使用又有了新发现。刘春光说,有一次,尚9-43井配套的二级减速器因电机维修拆卸下来,更换了一台永磁电机。第二天抄表员惊讶地发现用电量竟比前一天少了很多,原以为是电表出现故障,但经过反复核实比对,他们才确定该井单日电量消耗45度这个数据确实无误。
  发现这一情况后,他们又对另外几口井进行试验,将二级减速器原有配备的调速电机更换成永磁电机。结果电能消耗由每天的80多度降至45度,很大程度上实现电能消耗减半再减半。
  从“调速”到“永磁”尽管两字之差,却让这个管理区找到挖潜增效的空间。之后他们对剩余的30余口油井全部更换成永磁电机,半年时间就给管理区节约电费20余万元。

给每口油井配“管家”

  滨南采油管理区所辖油区属于稠油油藏,86口生产井全部要依靠加温确保正常运行,每年光加温费就占到全年电费的1/3。
  为有效优化措施压减这部分费用,该管理区曾根据卸油状况摸索加温规律,但人为管控效果却不理想。去年以来,这个管理区通过与东营一家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了单井罐自动量油/加温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将油井加温从人为管控改变为智能调节。
  他们在每口井上加装自动量油器和温度测试计,根据油井拉油计划设定加温时间,再通过监控室远程系统控制和传输信号控制油井加温,犹如给每一口油井请了位“管家”。
  管理区在尚9-42井最先做起实验。经过对比,这套系统不仅将油温合理控制在55至60摄氏度之间,避免因油井加温时间和温度不合理而影响装卸油效率,由此实现省心省力还降低加温电费。随后,他们将这套系统在辖区内其它油井陆续推广,目前已节约电费38万余元。

“土办法”用出新变化

  “如何进一步优化间开制度,确保油井工作更加优质高效,一直是管理区探索低成本开发战略的一项重点工作。”刘春光说,今年以来,滨南采油管理区为最大程度实现挖潜增效,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以“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为基础,反复查找理论书籍和资料,试图寻找一种更简便实用的办法,在实际生产与理论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
  为此,技术人员通过油藏工程分析,在静液面和井底压力恢复之间找到共性,把书本上的“y=alnx+b”这套压力公式应用到计算滨253井间开中,一边对该井连续测试静液面观察实际情况,一边将录取的静液面值和油管直径、套管直径、泵径等数值输入到“Excel”表,通过表中自带的拟合功能进行测算。
  经过测算,理论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到一天。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液量、油量都不变的情况下,这口井一天节约100度电,一个月下来节省成本1400元。
  尝到甜头后,他们把这套公式普及到剩余的21口井,对油井间开制度进行“瘦身”。如今这套“土办法”正帮助这个管理区每月节约3万余元费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