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不缺吐槽,缺的是建设
2016年08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倪自放

  就像批评中国足球总是无人忍心反驳你一样,吐槽中国电影,貌似正在成为评论界的一种现象。但是,整体上良性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现在缺的不是吐槽,而是建设。
  吐槽中国电影的一种比较突出的观点,在于义愤填膺地认为中国电影“烂片高票房”,并天真地认为,中国电影目前处于“资源诅咒”中,即认为中国电影市场需求过于旺盛,导致中国电影人不愿意耐心打磨优秀作品所以烂片成堆。
  这实在是个以偏概全的外行观点。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电影有部分在剧情和表演上都堪称烂片的作品,但“烂片高票房”绝非主流。就近期国产电影看,票房靠前的《寒战2》近7亿,这个暑期国产动画的领军者《大鱼海棠》近6亿,成龙新作《绝地逃亡》接近8.5亿,这些都是票房口碑俱佳的作品,而评论者称为烂片的某小鲜肉主演的某青春片,上映近一个月票房3亿多而已,况且这样的烂片一个月也没有一部,而高质量高票房的国产电影,每个月都至少在三四部以上,有评论者认为“烂片高票房”是中国影市的主流或普遍现象,实在是不顾事实的以偏概全。
  急功近利是中国电影遭受的另一指责,反面的例子是好莱坞如《功夫熊猫》等影片多少年磨一剑。既然是一个电影市场,就会存在部分急功近利的现象,况且这种现象存在于全球任何电影市场,不是中国独有。但批评者也许不知道,被称为国产动画未来、在这个暑期引起轰动的《大鱼海棠》,从筹备到上映前后打磨12年,这种认真和执著,与《功夫熊猫》比一点都不逊色。即将上映的陆川执导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从拍摄到制作历时三年,中国电影人的专业和努力,不能被磨灭。
  指责中国电影“烂片高票房”者,甚至搞不懂“中国电影”的概念。在吐槽者眼中,中国电影就是中国国产电影。其实,中国电影除了指国产片,还指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这几年给人的印象是“钱好赚”,诚然,年均三成的票房增长,确实是哪个行业都无法企及的。但中国电影市场年均400亿或者500亿的票房,还比不上一个房企一年的销售额,中国近几年增加的六七千家影城,也不过是替虚热中的商业地产转嫁了出租压力。即使中国电影市场达到可预见的全行业年均800亿票房,相对来说仍是个小产业而已。
  所以说,中国电影不缺吐槽,缺的是建设,这个“建设”,包括实事求是的建设性意见,也包括脚踏实地的行业建设。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电影的行业建设稳步推行,年轻导演的崛起让内容创作焕然一新。希望对中国电影的吐槽也能着眼事实,而非盲人摸象般以偏概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