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藏”在流水线上
为减轻家里负担,刘恒权一天站十多小时打包食品
2016年08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恒权每天在流水线上站十多个小时。 本报记者 尹明亮 摄
  儿子刘恒权考上大学,聋哑妈妈很高兴。 本报记者 尹明亮 摄
     在青岛胶州一家食品厂,来自泰安宁阳农村的19岁小伙刘恒权打工已有一个月了。爸爸在他3岁的时候便意外去世,聋哑母亲靠种着家里的四亩地把刘恒权和姐姐养大。今年高考,刘恒权考上青岛大学,心疼摔伤的妈妈,暑假里他一再坚持让母亲把地包给人家种,自己外出打工赚学费。“我都19岁了,不能再让妈妈受罪了!”

  本报记者 尹明亮
实习生 马艺轩

一天在流水线上
站十个半小时

  7月28日早上不到7点,刘恒权起床了。由于工厂七点半上班,简单吃了点早饭,刘恒权就赶到厂里。换上蓝色工装,站到流水线上,他要为一箱箱的食品打包。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想办法度过这个人生中最轻松和得意的暑假,但刘恒权的整个暑假都将在这个炎热的车间里度过,从早上7点半,一直到晚上7点半,除吃饭的时间,刘恒权一天要在流水线上站十个半小时。“午饭和晚饭都有40来分钟的吃饭时间,其余时间都要在流水线旁干活。
  “毕竟年轻嘛,刚来的头几天累得腿疼、腰也疼,但现在都已经适应了。”将一盒盒食品装进箱,看着箱子随传送带离去,刘恒权熟练地操作着,一个小时要装50箱,他的大学学费也都“藏”在这一个个箱子里。在刘恒权只有三岁的时候,爸爸在一场意外中去世,这些年一直是聋哑人的妈妈独自带着姐弟俩艰难度日,大学的第一笔学费将是刘恒权这些年来最大的一笔开销,“当年姐姐读高中,学费都是欠着学校的,我高中时每个学期都会有1000块补助金,好了很多,但一考上大学,妈妈就着急了。”
  刘恒权打工一个多月,第一个月干了七八天挣了490块钱,“临时工比正式工人工资少些,这个月还没发,但应该能有2000来块吧。”说着这一个多月打工的成果,刘恒权有些兴奋,只是想到一个人在家的妈妈,又没法打电话,刘恒权还是有些担心。
灰暗的室内
只有奖状是最亮的

  28日下午,当记者与宁阳爱心人公益协会的志愿者来到刘恒权位于宁阳县东疏镇马庙村的家里时,刘恒权妈妈郭素荣正躺在床上休息,前段时间的摔伤已经基本痊愈,但背上还有些不适。得知一行人为了儿子的事情而来,郭素荣精神状态一下子好了许多,虽无法说话交流,但看得出脸上的骄傲,她拉记者看满墙的奖状,连儿子在学校的各种获奖证书和入团志愿书也拿了出来。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灰暗的室内,只有儿子的奖状是最亮的。
  “今年高考完回到家,才知道原来麦收前,妈妈摔伤了,我回家的时候还在打着针。”在刘恒权的一再坚持下,家里的四亩多地在这个暑假转包了出去。郭素荣如今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可干了,但看得出,心里很是牵挂着远在青岛的儿子。
  “这些年,最心疼的就是妈妈!”刘恒权告诉记者,妈妈听不见声音,也没法说话,自从爸爸去世,妈妈唯一能做的就是闷头在地里干活,“四口人的地,总共四亩多,就种小麦和玉米,头些年,这差不多就是全家的收入。”刘恒权说,虽然妈妈不能说话,但妈妈这些年的艰难,他都看在眼里。“在家里看着她就觉得心疼,一个人劳累这么多年,不能再让她种地了,学费也不能再让她操心了。”刘恒权说。
学杂费六千多元
没敢告诉摔伤的妈妈

  高考结束,在家陪着摔伤的妈妈打针治病,当妈妈的背没那么疼,能够照顾自己的时候,刘恒权就出门打工了,“一共也没在家陪她几天时间。”
  在青岛胶州的食品包装厂,刘恒权依旧每天在流水线上忙碌着,时而惦念独自在家的妈妈。前几天,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后,刘恒权回家了一趟,通知书的到来只让他高兴了一会。“学费四千多,住宿费一千来块,还有其他费用,下不来六千块钱。”每天除了打工,刘恒权心里又多了一些愁绪,在家只待了一天就连夜赶回了青岛,学费的事情,怕妈妈担心,刘恒权还没有告诉妈妈。
  “要是暑假长点的话,我自己打工也能挣够了,但时间怕是来不及了。”距开学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刘恒权心里也越发纠结。“也就这第一个学期紧张,等上了学应该就好了,那时候再做个兼职、打个工啥的,养活自己应该没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