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厂房造假象,收货款玩失踪
感觉济南人厚道名声好,一河北男子在济虚假注册公司专骗外国人
2016年08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自称张静的孟某是名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因涉嫌诈骗被警方抓获。
     8月5日,历下公安经侦大队侦破一起专门针对外国人行骗的案件。觉得济南人厚道名声好,河北男子李某利用虚假信息在济南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对外宣称从事产品贸易。等外国买家表达了购买需求后,就骗取对方信任,收取定金或预付货款后玩“失踪”,涉案价值七八十万元。

  文/片 本报记者 尉伟  

收到一万美元定金后
济南贸易公司突失联

  4月25日中午,一名外国人在翻译的陪同下到历下公安经侦大队报警,称自己与济南某贸易公司做生意时被骗。这名外国人名叫马克,来自澳大利亚,系当地一家金属公司的负责人。
  “2015年5月,马克从网上发现济南某贸易公司出售的废铜价格便宜,就与对方取得了联系。”8月5日,历下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二中队民警冯艳春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的公司需要大量废铜,马克就从澳大利亚来到中国验货。2015年12月,马克在济南某贸易公司业务员张静陪同下,来到河北省一工厂。马克对厂里的货物很满意,价格又十分优惠,让他也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随即与该贸易公司签订了购货合同,并支付了一万美元的定金。
  回国的马克却没收到想要的废铜。张静先是找各种理由拖延,后来干脆失去了联系,马克这才明白自己遇到了骗子。
虚假注册贸易公司
骗子专骗老外货款

  民警通过调查初步确认,涉嫌诈骗的业务员张静其实姓孟,26岁,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而这个所谓的济南某贸易公司在济的注册信息,也都是虚假的。”事后民警获知,这是主犯李某先从网上购买了身份信息后,又花6000元找了一家专门的代办公司,在济南注册了这家贸易公司。至于为何选择在济注册,李某落网后告诉民警:他感觉济南人厚道,名声好,便于其骗取他人信任。
  今年7月21日,历下公安经侦大队民警经过3天的蹲守,在石家庄将嫌犯孟某等4人抓获。当时,孟某等人正通过网络与国外买家联系购买、看货事宜。紧接着,该贸易公司的老板、主犯李某也在石家庄落网。
  经查,李某今年48岁,老家河北。起初,李某一直在外打工。后来嫌累又不赚钱的他就师从老乡,学起了“签合同骗货款后开溜”的办法。不过,与老乡不同,李某的行骗对象以外国人为主。对此,李某向民警“解释”:一方面,老外对中国不熟悉,好忽悠;另一方面,他们骗取金额一般不大,老外即使上当,也会嫌麻烦而不愿跨国追讨,更别说报案了。
  注册虚假公司后,李某就以月薪3000元到4000元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做业务员,让他们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与外国买家进行交流。
  “外国买家需要什么,他们就卖什么,比如废铜、铝金、塑料制品等等。”冯艳春介绍,如果外国买家嫌远不来又要求验货,李某等人就花钱网购废铜、铝金以及塑料制品等样品邮寄过去,等在网上签订合同后再骗取定金或预付款;而如果对方要求货到付款,李某等人就会以廉价水泥砖冒充货物先发过去。等货一到外国海关,他们就会要求对方先预付一定货款,收到钱后就立即失联。
  “除了固定月薪,每次诈骗所得,相关业务员能分到总货款的5%到8%,而剩下的则全归李某。”民警说。
遇外国客户实地看货
就花钱租下厂家冒充

  如果遇到外国客户要来中国实地看货,李某等人有另一套办法来对付,也是颇下血本。
  “比如,客户要看的是铝金。”冯艳春说。李某就会在河北当地事先找一个铝金厂家,然后以每次4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价格租厂看货,“当然,他们不会告诉厂家实情,而是谎称自己想买或是从事这方面的营销。”为了防止露馅,在带外国客户进厂实地看货时,李某等人或要求厂里人员回避,或围在客户身边寸步不离,避免客户与他人接触、交谈。
  经查,自2015年以来,李某等人靠此手段诈骗外国买家、公司的定金或货款七八十万元,外商涉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越南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李某等人因涉嫌合同诈骗已被历下警方刑事拘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